產(chǎn)品分類
最新文章
- 一種治療胃病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 電子發(fā)光故事打針固定器的制造方法
- 一種祛痘面膜的制作方法
- 一種滋陰補腎的中藥湯劑及其制備方法
- 便攜式可調(diào)輸液架的制作方法
- 一種藥物組合物及其用途的制作方法
- 滅菌柜的制作方法
- 一種中藥組合物在制備治療婦科炎癥藥物中的應用的制作方法
- 一種體溫監(jiān)測告警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 控制設備、控制方法及包括該控制設備的眼科設備的制作方法
- 用于關節(jié)內(nèi)粘彈性補充的方案的制作方法
- 一種快速除塵型薄膜包衣及其制備方法
- 用于治療神經(jīng)疾病的軟膠囊劑的制作方法
- 智能孕表的制作方法
- 沙棘提取物、其制備方法及其在制備藥物中的應用的制作方法
- 一種空氣除味劑的制作方法
- 帶雙閥卡接式組合蓋的直立式聚丙烯輸液袋的制作方法
- 磁納米材料和用于化療栓塞的方法
- 具有血糖測量功能的多功能椅的制作方法
- 醫(yī)用靜點椅的制作方法
一種濕疹護理液的制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濕疹護理液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中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濕疹護理液。
背景技術: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復發(fā)性、炎癥性皮膚病,由多種內(nèi)外因素引起,與皮膚屏障功能失衡、患者的特應性體質(zhì)、食物及環(huán)境過敏原介導的變態(tài)反應有關。該病瘙癢明顯、 病情反復,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zhì)量,特別是睡眠質(zhì)量。通常的西藥治療為抗組胺藥和糖皮質(zhì)激素,但患者如需長期治療或接受治療的皮損區(qū)域過大時,則有可能外用糖皮質(zhì)激素全身吸收后引發(fā)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HPA)軸抑制等不良反應。近年來的研究還表明, 濕疹患者的皮膚上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定植率顯著高于正常人,且皮損的嚴重程度與細菌定植的數(shù)量呈正相關,金葡菌釋放的外毒素可誘發(fā)和加重濕疹,并誘導糖皮質(zhì)激素β受體表達,從而抑制糖皮質(zhì)激素α受體,使T細胞對糖皮質(zhì)激素不敏感,影響療效,所以導致傳統(tǒng)的治療方案有效率降低。此外,激素或者藥膏可以用于小面積濕疹,但是大面積濕疹使用的話,使用不便且副作用大。中醫(yī)藥治療濕疹療效顯著,治則往往以祛風除濕、清熱為主,但是該治療方案對于頑固性濕疹卻療效不佳,其原因在于,濕熱瘀滯于內(nèi),久則伴發(fā)血燥、血瘀, 熱濕血相搏而發(fā)病,臨床尚缺乏從血分論治的藥品或者護理產(chǎn)品。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技術任務是針對以上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療效肯定、副作用小應用廣泛的濕疹護理液。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濕疹護理液,其特征在于由多味中藥加工制成,其原料重量比為忍冬藤10 20份、白芷1(Γ20份、白蘚皮15 20份、蒼耳子1(Γ 5 份、大風子廣3份、八月札1(Γ15份、赤芍1(Γ20份、山海螺6 12份、水紅花子6 12份、菝葜 6^12份、鬼羽箭1(Γ15份、馬鞭草6 12份。其優(yōu)選重量比為忍冬藤15份、白芷15份、白蘚皮18份、蒼耳子12份、大風子2 份、八月札12份、赤芍15份、山海螺10份、水紅花子10份、菝葜10份、鬼羽箭12份、馬鞭草10份。其中所述的
忍冬藤,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莖。性味甘,寒。入肺、胃、心、脾經(jīng)。功可清熱解毒,通絡。白芷,為傘形科植物白芷或川白芷的根。性味辛,溫。入肺、胃經(jīng)。功可祛風解表, 止痛,消腫排膿,燥濕止帶。白蘚皮,為云香科植物白蘚的根或根皮。性味苦,寒。入脾、胃、膀胱、小腸經(jīng)。功可清熱燥濕,祛風,解毒。蒼耳草,為菊科植物蒼耳的莖葉。味苦;辛;性微寒。歸肺;脾;肝經(jīng)。功可祛風; 散熱;除濕;解毒。大風子,為大風子科植物大風子的成熟種子。味辛;性熱。歸肝;脾;腎經(jīng)。功可祛風燥濕;攻毒殺蟲。八月札,為木通科植物木通、三葉木通的成熟果實。性味微苦,性平。歸肝、胃、膀胱經(jīng)。功可疏肝和胃,活血止痛,軟堅散結,利小便。赤芍,為毛茛科植物芍藥或川赤芍的干燥根。性味苦,微寒。歸肝經(jīng)。功可清熱涼血,散瘀止痛。山海螺,為桔??浦参镅蛉榈母?。味甘;辛;性平。歸脾;肺經(jīng)。功可益氣養(yǎng)陰;解毒涼血;排膿;散結;通乳。水紅花子,為蓼科植物紅蓼的干燥成熟果實。咸,微寒。歸肝、胃經(jīng)。功可散血消癥,消積止痛。菝葜,為百合科植物菝葜的根狀莖。性味甘、淡,平。歸肝、胃經(jīng)。功可祛風除濕, 解毒消腫,通利關節(jié)。鬼羽箭,為玄參科植物鬼羽箭的全草。味淡;微苦;性涼。功可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馬鞭草為馬鞭草科植物馬鞭草的干燥地上部分。苦,涼。歸肝、脾經(jīng)。功可活血散瘀,截瘧,解毒,利水消腫。組方原理傳統(tǒng)醫(yī)學認為,濕疹為外受風濕內(nèi)郁火毒,治則往往以祛風除濕、清熱為主。但是實際臨床病例中,濕熱瘀滯于內(nèi),久則伴發(fā)血燥、血瘀,熱濕血相搏而發(fā)病,故治療應從清熱利濕,活血散結。故本發(fā)明方取忍冬藤清熱解毒;白芷、白蘚皮、蒼耳草、菝葜祛風除濕;大風子祛風燥濕攻毒;八月札、山海螺、水紅花子活血散結;赤芍、鬼羽箭、馬鞭草清熱涼血;且忍冬藤、菝葜還有通絡之功。現(xiàn)代藥理研究同時表明,赤芍具有抗炎作用,對多種菌有抑制作用,并能抑制醋酸所致小鼠扭體反應,產(chǎn)生鎮(zhèn)痛作用等;馬鞭草含皂苷和生物堿等成分,有較強的抗菌、抑菌、抗炎鎮(zhèn)痛作用;白蘚皮能明顯抑制CM4的表達、NF-kB P65的活化及阻止NF-κ B p65 mRNA的轉(zhuǎn)錄增加,以減少p65蛋白的合成,并可以拮抗白三烯活性,達到其抗炎的目的;忍冬藤提取液外用對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腫脹、角叉菜膠致大鼠足腫脹以及醋酸致小鼠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所致的急性炎癥均有顯著抑制作用,還可以顯著抑制大鼠同種被動皮膚過敏反應以及小鼠異種被動皮膚過敏反應。本發(fā)明的組方特點是祛風除濕清熱的同時兼顧血分,即使反復發(fā)作的頑固性濕疹也具有良好療效。采取護理液劑型避免了胃腸刺激,局部用藥效果更直接,且對于大面積皮損,可以采取護理液稀釋后浸泡。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實際情況,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詳細說明。實施例1,原料藥重量忍冬藤10g、白芷10g、白蘚皮15g、蒼耳子10g、大風子lg、 八月札10g、赤芍10g、山海螺6g、水紅花子6g、菝葜6g、鬼羽箭10g、馬鞭草6g。除大風子以外的以上諸藥混合后水煎取藥汁,過濾后取濾液,濾液加入粉碎過后的大風子粉末,創(chuàng)面濕
敷,每日早晚各一次。實施例2,原料藥重量忍冬藤20g、白芷20g、白蘚皮20g、蒼耳子15g、大風子3g、 八月札15g、赤芍20g、山海螺12g、水紅花子12g、菝葜12g、鬼羽箭15g、馬鞭草12g。除大風子以外的以上諸藥混合后水煎取藥汁,過濾后取濾液,濾液加入粉碎過后的大風子粉末,創(chuàng)面濕敷,每日早晚各一次。實施例3,原料藥重量忍冬藤15g、白芷15g、白蘚皮18g、蒼耳子12g、大風子2g、 八月札12g、赤芍15g、山海螺10g、水紅花子10g、菝葜10g、鬼羽箭12g、馬鞭草IOgo除大風子以外的以上諸藥混合后水煎取藥汁,過濾后取濾液,濾液加入粉碎過后的大風子粉末,創(chuàng)
面濕敷,每日早晚各一次。實施例4,原料藥重量忍冬藤30g、白芷25g、白蘚皮40g、蒼耳子25g、大風子4g、 八月札25g、赤芍30g、山海螺15g、水紅花子15g、菝葜20g、鬼羽箭25g、馬鞭草20g。除大風子以外的以上諸藥混合后水煎取藥汁,過濾后取濾液,濾液加入粉碎過后的大風子粉末,蒸餾水定容到3000ml,患處浸泡,每次30min,每日早晚各一次。上述護理液的有效組合,互相協(xié)調(diào),祛風除濕,清熱活血,軟堅散結,有效達到濕疹患處護理之目的,且副作用較少。上述結果為臨床資料充分證明,有關資料如下,其中治療組護理液使用為實施例3中的原料藥重量配比。1 材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2008年4月 2010年12月本院門診就診的濕疹患者104例,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51例,男28例,女23例,平均年齡22. 51 士6. 8歲;對照組53例,男31例, 女22例,平均年齡四.11 士8. 1歲。兩組性別、年齡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濕疹的診斷標準參考《臨床皮膚病學》,治療前2周內(nèi)未使用過糖皮質(zhì)激素或抗組胺藥物。1. 2患面處理治療組采用本發(fā)明實施例3所得護理液患部直接涂抹,每天2次; 滲出明顯者采取原液患部濕敷,每天2次,每次半小時;面積較大者將原液與純凈水1:9混合稀釋后全身清洗,每天2次。對照組患部丁酸氫化可的松軟膏(商品名尤卓爾,天津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10940095)涂抹,每天2次,滲出明顯者加用3%硼酸溶液濕敷。兩組治療時間均為14天。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停止使用其它內(nèi)服或外用藥物,避免日曬及辛辣刺激性飲食等,在治療后期出現(xiàn)皮膚干燥、脫屑或疹癢時,可予維生素E乳膏外搽潤膚。1.3療效判定標準于初診當日及治療后3d、7 d、14d進行體征評分。體征采用濕疹皮損面積及嚴重程度指數(shù)(eczemaarea and severity index,EASI)評分法,分為4項,即紅斑(erythema, Ε)、硬月中或丘疫(induration / papulation, I)、表皮剝脫(excoriation, Ex)、苔蘚化(lichenification,L),每一體征表現(xiàn)嚴重程度分以(Γ3分計(0分=無、1分= 輕、2分=中、3分=重)。皮損面積占各部位面積的比例分值為(Γ6分0分為無皮疹,1分為<10%,2分為10% 19%,3分為20% 49%,4分為50% 69%,5分為70% 89%,6分為90% 100%。療效指數(shù)=(治療前評分一治療后評分)/治療前評分X100%。治愈為療效指數(shù)> 90% ;顯效為療效指數(shù)為60% 89% ;進步為療效指數(shù)30% 59% ;無效為療效指數(shù)<30%或者癥狀加重。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1. 4統(tǒng)計學方法計量資料以χ士 s表示,組間比較用q檢驗,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 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2 結果治療組3d時有效率為58. 82%,對照組為69. 81%,兩組組間比較, χ 2=1. 37,P=0. M ;治療組7d時有效率為76. 47%,對照組為73. 58%,兩組組間比較, χ 2=0. 11,P=O. 73 ;治療組14d時有效率為86. 27%,對照組為86. 79%,兩組組間比較, X2=O. 01,P=O. 93。同時間點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 05),表明兩組療效相當。
2. 4復發(fā)情況6個月內(nèi),治療組復發(fā)9例(17. 65%),對照組復發(fā)10例(18. 87%), 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 2=0. 02,P=O. 87)。2. 5不良反應及耐受性治療組未出現(xiàn)不良反應,對照組在第一周時有1例出現(xiàn)灼熱干燥脫屑。3.結論本研究結果顯示,本發(fā)明可以有效改善濕疹病人癥狀,其效果與糖皮質(zhì)激素相當,但是避免了應用軟膏所致的不良反應和停藥后出現(xiàn)的反跳現(xiàn)象,無明顯副反應, 且因其既可外搽、濕敷又可外洗沐浴,尤其適用兒童患者和皮損面積廣泛者,值得臨床選用。
權利要求
1.一種濕疹護理液,其特征在于由多味中藥加工制成,其原料藥重量比為忍冬藤 10^20份、白芷10 20份、白蘚皮15 20份、蒼耳子1(Γ 5份、大風子廣3份、八月札1(Γ 5 份、赤芍1(Γ20份、山海螺6 12份、水紅花子6 12份、菝葜6 12份、鬼羽箭1(Γ 5份、馬鞭草6 12份。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濕疹護理液,其特征在于由多味中藥加工制成,其原料藥重量比為忍冬藤15份、白芷15份、白蘚皮18份、蒼耳子12份、大風子2份、八月札12 份、赤芍15份、山海螺10份、水紅花子10份、菝葜10份、鬼羽箭12份、馬鞭草10份。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濕疹護理液,以解決濕疹的治療問題。其特征在于由多味中藥加工制成,其原料藥重量比為忍冬藤10~20份、白芷10~20份、白蘚皮15~20份、蒼耳子10~15份、大風子1~3份、八月札10~15份、赤芍10~20份、山海螺6~12份、水紅花子6~12份、菝葜6~12份、鬼羽箭10~15份、馬鞭草6~12份。臨床實驗證明本發(fā)明治療濕疹具有療效好和安全性較高的特點,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文檔編號A61P17/00GK102552760SQ20121006471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3月13日
發(fā)明者鐘學文, 陳淑香 申請人:陳淑香
產(chǎn)品知識
行業(yè)新聞
- 專利名稱:一種粉刺霜及其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屬于化妝品技術領域,更具體是涉及一種粉刺霜及其制備方法。背景技術:粉刺在醫(yī)學上被稱為一般性痤瘡,常見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較為普遍的皮膚病,由于青春發(fā)育期體內(nèi)激素水平提高,促進皮脂腺發(fā)育旺盛,皮脂分
-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癲癇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癲癇的中藥組合物,屬中藥領域。 背景技術:癲癇是由于腦細胞過度放電所引起的反復發(fā)作的突然而短暫的腦功能失 調(diào),癲癇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慢性腦部疾患,是一組疾病及綜合癥。在
- 專利名稱:一種清熱解毒中藥注射制劑的制備方法及其制劑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屬中藥制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清熱解毒中藥注射制劑的制備方法及其制劑。背景技術: 感染性疾病在臨床中的比例很高,目前臨床治療的西醫(yī)手段主要是應用抗菌藥,由于抗菌
- 專利名稱:一種藥物組合物的制作方法一種藥物組合物技術領域本發(fā)明屬于醫(yī)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含有吉馬酮、呋喃二烯、莪術二酮、β -欖香烯、莪術醇、莪術烯、冰片的藥物組合物。背景技術:從中藥莪術中提取的莪術油是我國首先應用于臨床上治療子宮頸癌
- 專利名稱::用于雞傳染性法氏囊炎的中藥組合物及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特別涉及一種用于防治雞傳染性法氏囊炎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背景技術::雞傳染性法氏囊炎(IBD)是由Birnaviredae科所屬的
- 專利名稱:含碳酸酐酶抑制劑和前列腺素或其衍生物的眼用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包含具有下式結構的局部用碳酸酐酶抑制劑或其眼科學上可接受的鹽和前列腺素或前列腺列素衍生物或其眼科學上可接受的鹽的新眼用組合物 式中A、Z、R1和X如下文
- 張口呼吸濕化護理裝置制造方法【專利摘要】張口呼吸濕化護理裝置,包括兩根固定松緊帶、護罩及濕化安裝架、固定扣件及醫(yī)用紗布。固定松緊帶的兩端各自分別連接所述護罩及濕化安裝架,形成兩個封閉的環(huán),用于將張口呼吸濕化處理裝置固定于患者頭部;固定扣件與
- 專利名稱:一種燉煮裝置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燉煮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利用回收蒸汽的燉煮裝置。 背景技術:燉煮是傳統(tǒng)的食物加工中的一個重要方式,如燉湯、頓中藥、燉花草水,燉茶等等。但是傳統(tǒng)燉煮非常難于掌握,水量的多少、火侯大小的
- 專利名稱:X線引導人體微創(chuàng)介入治療快速定位穿刺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醫(yī)療器械,特別是一種用于在人體微創(chuàng)介入治療中X線(DSA或 C臂-X光機)引導下的快速定位穿刺系統(tǒng)。背景技術:目前,X線(DSA或C臂-X光機,下同)引導下
- 專利名稱:骨膜剝離器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屬于醫(yī)療用具技術領域,具體地講是一種骨膜剝離器。背景技術:目前,臨床上所使用的骨膜剝離器主要由手柄和剝離臂構成,手柄和剝離臂在同一個水平面上,這樣操作起來十分麻煩、費時費力,給醫(yī)務人員增加了
- 專利名稱:尼爾雌醇-β-環(huán)糊精包合物及制劑和制備方法尼爾雌醇-β -環(huán)糊精包合物及制劑和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屬于制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尼爾雌醇的環(huán)糊精包合物及制劑和制備方法。背景技術:尼爾雌醇(Nilestriol)為雌三醇的衍生物,是雌
- 一種血壓計袖套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血壓計袖套,包括底座、托座、袖帶和一次性塑料袋,底座上設有托座,在底座與托座之間設有兩條固定繩,袖帶的一端與托座相連,袖帶內(nèi)設有氣囊,氣囊通過氣管與血壓計相連,在袖帶的兩端設有用于固定一
- 專利名稱:用于以氣相形式提供麻黃堿的含有麻黃堿和水楊酸烷基酯的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包括一種含有麻黃堿和一種水楊酸烷基酯的組合物。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由本發(fā)明的組合物以氣相形式提供麻黃堿的方法。本發(fā)明還包括含有本發(fā)明組合物的制成品。本
- 一種中央集成護理的制造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醫(yī)療護理裝置【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中央集成護理機。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中央集成護理機,包括主機和若干工作頭,所述主機上設有吸污裝置、供水裝置、主機處理器和主機通訊模塊,吸污裝置上設有與
- 一次性乳腺手術包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一次性乳腺手術包,具體包括膠條、自粘巾、袖套、鋪單、T型單、方盤、彎盤、圓盆、量杯、內(nèi)包布和器械臺罩。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單由基層和加強層兩部分組成,所述基層尺寸為(250×110)+(210×260)c
- 宮腔止血裝置制造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宮腔止血裝置,主要由導桿、壓迫氣囊、手柄、注藥管、注藥口、充氣管、充氣口組成,其中,壓迫氣囊內(nèi)含二層,分為內(nèi)腔和夾層;壓迫氣囊設在導桿的前部,導桿的前端包裹在氣囊內(nèi),導桿的前部設有金屬標識。導桿
- 專利名稱:灸熱藥療毯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灸熱藥療毯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輔助醫(yī)療用品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灸熱藥療毯。技術背景[0002]骨關節(jié)疾病、高血壓、高血脂和心臟病是常見多發(fā)病,并且在中老年人中發(fā)病率較高,且多病齊發(fā)的概率較
- 專利名稱:一種絞股藍總苷滴丸及其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醫(yī)藥制劑,特別是涉及一種以絞股藍總苷為原料制成的滴丸劑,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絞股藍總苷滴丸的制備方法。背景技術: 絞股藍總苷制劑如片劑、膠囊劑等在臨床上廣泛應用于治療心腦血管疾病,
- 專利名稱:置牙手術鉆的導引裝置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醫(yī)療器械,特別涉及一種置牙手術鉆的導引裝置。背景技術:目前,以切開和翻起粘骨膜為主要特征的二段式種植模式仍然是國內(nèi)外種植牙手術的主流方法。這種種植牙方法要作牙槽粘骨膜切開,術中
- 可調(diào)控式滴水雙極電凝鉗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調(diào)控式滴水雙極電凝鉗,包括鉗頭、鉗桿、鉗柄、高頻電纜,高頻電纜線路連接有高頻發(fā)生器,鉗桿內(nèi)部中空,高頻電纜設置在鉗桿內(nèi)部,并與設置在鉗桿前端的鉗頭電路連接,鉗桿后端則與鉗柄連
- 專利名稱:一種降血脂、調(diào)節(jié)免疫力的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組合物,具體涉及一種降血脂、調(diào)節(jié)免疫力的組合物。背景技術:中醫(yī)學中雖無高血脂癥之病名,但認為本病屬中醫(yī)的“痰濁”、“血瘀”范疇。按照中醫(yī)理論,高血脂癥的病因可概括為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