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品分類
最新文章
- 一種香薷提取物的制劑、質(zhì)量控制方法
- 腎經(jīng)非解表中藥注射液及生產(chǎn)方法
- 正畸微螺釘植入用導板的制作方法
- 一種治療飲食不節(jié)型賁門炎的中藥制備方法
- 一種白刺高活性成分產(chǎn)品及其在抗氧化作用中的應用的制作方法
- 一種醫(yī)用磨鉆打水裝置制造方法
- 手機與內(nèi)窺鏡構成的成像及傳輸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 用于瘧疾治療的新藥物組合的制作方法
- 淋巴因子制劑和用其局部或局部和系統(tǒng)地控制細胞增生性疾病的方法
- 淫羊藿苷在制備防治肺動脈高壓及其并發(fā)癥藥物中的應用的制作方法
- 一種腸道水療的制造方法
- 一種治療燒燙傷的中藥藥物的制作方法
- 防打鼾背心的制作方法
- 骨髓采集器的制造方法
- 簡易洗胃裝置的制作方法
- 一種泌尿科用男性接小便器的制造方法
- 用于預防或治療胃腸道粘膜損傷的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 治療糖尿病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
- 作為多巴胺d2激動劑的4-氨基乙氧基-吲哚衍生物的制作方法
- 帶溝槽的筋膜擴張器的制作方法
改良型骨折復位固定鉗的制作方法
改良型骨折復位固定鉗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改良型骨折復位固定鉗,包括鉗頭、鉗形臂、鉗柄、軸銷、螺旋軸和固定螺栓,所述鉗形臂的前端包括第一鉗臂和第二鉗臂,所述第一鉗臂的第二端設置有第一鉗頭,所述第二鉗臂的二分之一處設置有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所述第二鉗臂的第一端與第一支臂及第二支臂形成Y型分支結(jié)構且所述第一支臂與第二支臂在同一平面內(nèi),所述第一支臂及第二支臂的第二端分別設置有第二鉗頭及第三鉗頭;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鉗頭均為短弧形鉗頭。本實用新型不僅能夠穩(wěn)定骨折斷端并有效維持復位,復位后固定鉗夾持端具有較大的空間,利于鋼板的植入及固定,縮短手術時間,而且能夠避免骨折斷端周圍軟組織及骨膜損傷過大。
【專利說明】改良型骨折復位固定鉗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骨科醫(yī)療器械,特別是涉及一種改良型骨折復位固定鉗。
【背景技術】
[0002]骨折是骨創(chuàng)傷科常見的疾病,手術治療過程中,必須先將移位的骨折進行復位然后再進行鋼板的植入和固定。
[0003]目前四肢骨干的橫行骨折、短斜型骨折復位相對容易,但維持骨折復位和復位后的鋼板植入及固定相對困難。其主要原因在于,目前的復位器械僅專注于骨折如何得到良好復位,而忽略了復位后沒有足夠的空間植入鋼板的問題,使得操作時,只能取出復位器械來騰出鋼板空間后,再輔助其他器械(如持骨鉗)進行骨折固定。而此方案會導致骨折復位、固定復雜,手術時間長,對骨折斷端軟組織及骨膜損傷大,影響骨折愈合。
[0004]根據(jù)臨床經(jīng)驗來看,理想的骨折復位鉗應該具有以下特點:1.能迅速完成骨折復位、穩(wěn)定骨折斷端,并能有效維持復位。2.復位鉗口有足夠空間,利于鋼板的置入及固定。
3.保護骨折斷端周圍軟組織及骨膜,避免過度損害。
[0005]目前臨床常用的骨折復位鉗主要有點式復位鉗、雙齒復位鉗、三齒復位鉗及多齒復位鉗,但都存在各種不足之處。
[0006]點式復位鉗:
[0007]1.兩齒端銳利,無法復位及固定橫行骨折,對于斜行及螺旋形骨折,有夾爆骨折的風險;2.對直徑較粗的骨折把持力差,抗旋轉(zhuǎn)能力差;3.完成復位后,由于鉗口空間較小,鋼板無法順利植入及固定。
[0008]雙齒復位鉗:
[0009]1.對橫行骨折維持復位能力差,有再移位風險性。2.完成復位后,鉗口空間很小,鋼板無法直接順利植入及固定。需要再次松開復位鉗,輔助其他器械將鋼板植入,導致骨折斷端周圍軟組織損傷大。
[0010]三齒復位鉗:
[0011]1.三齒復位鉗需要包裹骨折斷端一周才能完成有效復位及固定,但意味著骨折斷端周圍的軟組織及骨膜受到廣泛損害,不利于骨折愈合。2.完成復位后,由于鉗口極小,無法植入鋼板。只有再次取出復位鉗,再輔助持骨鉗完成鋼板的植入及固定,增加手術時間。
[0012]多齒復位鉗:
[0013]與三齒復位鉗一樣,會廣泛損傷骨折斷端周圍的軟組織及骨膜,不利于骨折愈合。而且復位后,由于鉗口極小,無法植入鋼板。只有再次取出復位鉗,再輔助持骨鉗完成鋼板的植入及固定,增加手術時間。
[0014]申請?zhí)枮?01110374042.8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下肢骨干骨折臨時固定器,其公開了一種適用于下肢骨干骨折手術的臨時固定器,將上鉗部設置為1/3弧形鋼板,下鉗部設置兩個頂端帶尖球體,能夠解決骨折復位后放置鋼板過程中骨折兩斷端的臨時穩(wěn)定問題,減少了手術時間及骨膜等軟組織損傷及感染的機會,但是上鉗部的弧形鋼板面積過大,需要剝離廣泛的軟組織及骨膜,使得骨膜損傷過大,另外下鉗部的帶尖球體的抓持力不行,非常容易滑脫,出現(xiàn)固定不穩(wěn)的情況。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15]本實用新型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改良型骨折復位固定鉗,利用三點固定穩(wěn)定的原理并在咬合面設置防滑齒,能夠穩(wěn)定骨折斷端并有效維持復位,復位后固定鉗夾持端具有較大的空間,利于鋼板的植入及固定,縮短手術時間,其鉗頭大小設計合適,避免骨折斷端周圍軟組織及骨膜損傷過大。
[0016]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改良型骨折復位固定鉗,包括鉗頭、鉗形臂、鉗柄、軸銷、螺旋軸和固定螺栓,所述鉗形臂的中部通過軸銷交叉連接形成X形結(jié)構,所述鉗頭和鉗柄分別固定在鉗形臂的兩端,所述螺旋軸橫向固定在鉗形臂的中后部且所述固定螺栓套設在螺旋軸上,所述鉗形臂的前端包括第一鉗臂和第二鉗臂且所述第一鉗臂和第二鉗臂的第一端均為向外側(cè)彎曲的弧形結(jié)構,所述第一鉗臂的第二端設置有第一鉗頭,所述第二鉗臂的二分之一處設置有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所述第二鉗臂的第一端與第一支臂及第二支臂形成Y型分支結(jié)構且所述第一支臂與第二支臂在同一平面內(nèi),所述第一支臂及第二支臂的第二端分別設置有第二鉗頭及第三鉗頭;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鉗頭均為短弧形鉗頭,所述短弧形鉗頭向內(nèi)凹陷的一面為咬合面,與咬合面相對的面為固定面,所述第一鉗頭、第二鉗頭及第三鉗頭的咬合面上設置有防滑齒;所述第二鉗頭與第三鉗頭的咬合面均朝向第一鉗臂的方向,所述第一鉗頭的咬合面朝向第二鉗臂的方向。
[0017]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鉗臂和第二鉗臂的弧形結(jié)構表面光滑過渡。
[0018]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支臂及第二支臂的第二端均向第一鉗臂的方向彎曲,且所述第一支臂及第二支臂的表面光滑過渡。
[0019]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鉗臂的第二端向第二鉗臂的方向彎曲,且所述第一鉗臂的表面光滑過渡。
[0020]進一步的,所述每一鉗頭的弧長為10-20mm,所述每一鉗頭咬合面的寬度為8-12mm。
[0021]進一步的,所述每一鉗頭的弧長為15mm,所述每一鉗頭咬合面的寬度為10mm。
[0022]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支臂與第二支臂的第二端端部之間的距離為40_60mm。
[0023]進一步的,所述固定鉗處于完全閉合狀態(tài)時,所述第一鉗臂和第二鉗臂的中點之間的距離為20-30mm。
[0024]本實用新型將兩鉗形臂前端設計為三個鉗頭形成三角形抓持結(jié)構,利用了三點固定穩(wěn)定的原理,能夠穩(wěn)定骨折斷端并有效維持復位;三個鉗頭為短弧形鉗頭以匹配骨干的圓柱形結(jié)構;鉗頭的咬合面設計有防滑齒,可增加咬合面與骨折斷端的摩擦力,利于斷端穩(wěn)定,增加了鉗頭的把持力及抗旋轉(zhuǎn)能力;短弧形鉗頭與骨干結(jié)合面較小,利于保護軟組織及骨膜,減少血供損害;另外鉗口處較大,復位完成后,給予鋼板提供了很大的植入空間,可完成直接固定,避免了現(xiàn)目前所使用復位鉗在復位及固定時的繁瑣過程。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5]圖1是本實用新型改良型骨折復位固定鉗的結(jié)構示意圖。
[0026]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局部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7]下面結(jié)合附圖和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在下面的詳細描述中,只通過說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實施例。毋庸置疑,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認識到,在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對所描述的實施例進行修正。因此,附圖和描述在本質(zhì)上是說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0028]實施例1
[0029]請參考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改良型骨折復位固定鉗的較佳實施方式包括:鉗頭
1、鉗形臂2、鉗柄3、軸銷4、螺旋軸5和固定螺栓6。
[0030]所述鉗形臂2的中部通過軸銷4交叉連接形成X形結(jié)構,所述鉗頭I和鉗柄3分別固定在鉗形臂2的兩端,所述螺旋軸5橫向固定在鉗形臂2的中后部且所述固定螺栓6套設在螺旋軸5上。具體地說,所述鉗形臂2以軸銷4為轉(zhuǎn)軸轉(zhuǎn)動,所述固定螺栓6套設在螺旋軸5上,可通過其調(diào)節(jié)并鎖緊鉗形臂2的鉗口大小,所述鉗柄3固定在鉗形臂2的末端,呈指環(huán)形,便于把持。
[0031]所述鉗形臂2的前端包括第一鉗臂21和第二鉗臂22且所述第一鉗臂21和第二鉗臂22的第一端均為向外側(cè)彎曲的弧形結(jié)構,所述第一鉗臂21的第二端設置有第一鉗頭11,所述第二鉗臂22的二分之一處設置有第一支臂221和第二支臂222,所述第二鉗臂22的第一端與第一支臂221及第二支臂222形成Y型分支結(jié)構且所述第一支臂221與第二支臂222在同一平面內(nèi),所述第一支臂221與第二支臂222的第二端端部之間的距離為40-60_,所述固定鉗處于完全閉合狀態(tài)時,所述第一鉗臂21和第二鉗臂22的中點之間的距離為20-30mm。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支臂221與第二支臂222的第二端端部之間的距離為50mm,所述固定鉗處于完全閉合狀態(tài)時,所述第一鉗臂21和第二鉗臂22的中點之間的距離為25mm。所述第一支臂221及第二支臂222的第二端分別設置有第二鉗頭12及第三鉗頭13。具體地說,所述鉗形臂2的前端第二鉗臂22由中部開始形成Y字型第一支臂221及第二支臂222,所述第一支臂221及第二支臂222與第一鉗臂21的第二端均固定有相同的第二鉗頭12、第三鉗頭13及第一鉗頭11,形成三角形爪持結(jié)構,利用了三點固定穩(wěn)定的原理,能夠穩(wěn)定骨折斷端并有效維持復位。需要說明的是,上述距離的設計主要是發(fā)明人根據(jù)臨床經(jīng)驗而來,所述第一支臂221與第二支臂222的第二端端部之間的距離范圍主要是保證三個鉗頭I能夠穩(wěn)定骨折斷端并有效維持復位;所述第一鉗臂21和第二鉗臂22的中點之間的距離范圍主要是保證具有較大的鉗口空間,復位完成后,利于鋼板的植入并可完成直接固定,避免了以往復位及固定的繁瑣過程。
[0032]請繼續(xù)參考圖1及圖2所示,所述第一鉗頭11、第二鉗頭12及第三鉗頭13均為短弧形鉗頭1,所述短弧形鉗頭I向內(nèi)凹陷的一面為咬合面,與咬合面相對的面為固定面,所述第一鉗頭11、第二鉗頭12及第三鉗頭13的咬合面上設置有防滑齒14 ;所述第二鉗頭12與第三鉗頭13的咬合面均朝向第一鉗臂21的方向,所述第一鉗頭11的咬合面朝向第二鉗臂22的方向。具體地說,所述第一鉗頭11、第二鉗頭12及第三鉗頭13相同,均類似月牙形,其設計的主要目的是短弧形鉗頭I與骨干的結(jié)合面較小,利于保護軟組織及骨膜,減少血供損害,且防滑齒14的設計可增加咬合面與骨折斷端的摩擦力,利于斷端穩(wěn)定,增加鉗頭I的把持力及抗旋轉(zhuǎn)能力。
[0033]所述每一鉗頭I的弧長為10-20mm,所述每一鉗頭I咬合面的寬度為8-12mm。本實施例中,所述每一鉗頭I的弧長為15mm,所述每一鉗頭I咬合面的寬度為10mm。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因為人體的骨骼大小不一,所以本骨折復位固定鉗的尺寸可設計為幾種型號,醫(yī)生可根據(jù)不同情況選擇大小合適的使用。其選擇的主要原則是保證鉗頭I的弧長小于目標骨干周徑的1/4。
[0034]其中,所述第一鉗臂21和第二鉗臂22的弧形結(jié)構表面光滑過渡。所述第一支臂221及第二支臂222的第二端均向第一鉗臂21的方向彎曲,且所述第一支臂221及第二支臂222的表面光滑過渡。所述第一鉗臂21的第二端向第二鉗臂22的方向彎曲,且所述第一鉗臂21的表面光滑過渡。光滑過渡的設計主要是避免對患者的其他肌肉或者組織造成傷害。
[0035]在進行骨折復位固定時,需先將骨折處復位:首先使得骨折斷端充分暴露后,用右手把持鉗柄3并旋松固定螺栓6,撐開鉗形臂2,使得鉗口大小稍大于目標骨干,然后將第一鉗頭11、第二鉗頭12及第三鉗頭13伸入到骨折斷端兩側(cè),右手合攏鉗柄3,左手調(diào)節(jié)固定螺栓6鎖緊,使得目標骨折固定穩(wěn)妥。然后選擇型號合適的鋼板通過第一鉗臂21與第一支臂221及第二支臂222的間隙貼緊骨面,判斷鋼板與骨面是否貼附、匹配,再選用直徑合適的克氏針將鋼板臨時固定在骨干上,接著選擇預想固定的鋼板螺孔,使用帶套筒的電鉆沿著鋼板螺孔向骨干的方向垂直轉(zhuǎn)孔,再測量骨干鉆孔的深度,利用攻絲錐對骨干進行攻絲,最后選擇型號大小合適的螺釘擰入骨孔,完成固定。
[0036]實施例2
[0037]本實施例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進行變化,將所述第一支臂221與第二支臂222的第二端端部之間的距離為50mm,所述固定鉗處于完全閉合狀態(tài)時,所述第一鉗臂21和第二鉗臂22的中點之間的距離為25mm,所述每一鉗頭I的弧長為15mm,所述每一鉗頭I咬合面的寬度為1mm變?yōu)樗龅谝恢П?21與第二支臂222的第二端端部之間的距離為40mm,所述固定鉗處于完全閉合狀態(tài)時,所述第一鉗臂21和第二鉗臂22的中點之間的距離為20mm。,所述每一鉗頭I的弧長為1mm,所述每一鉗頭I咬合面的寬度為8mm。其它同實施例I。
[0038]實施例3
[0039]本實施例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進行變化,將所述第一支臂221與第二支臂222的第二端端部之間的距離為50mm,所述固定鉗處于完全閉合狀態(tài)時,所述第一鉗臂21和第二鉗臂22的中點之間的距離為25mm,所述每一鉗頭I的弧長為15mm,所述每一鉗頭I咬合面的寬度為1mm變?yōu)樗龅谝恢П?21與第二支臂222的第二端端部之間的距離為60mm,所述固定鉗處于完全閉合狀態(tài)時,所述第一鉗臂21和第二鉗臂22的中點之間的距離為30mm。,所述每一鉗頭I的弧長為20mm,所述每一鉗頭I咬合面的寬度為12mm。其它同實施例I。
[0040]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描述旨在說明具體實施方案的實現(xiàn)方式,不能理解為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教導下,可以在詳述的實施方案基礎上做出各種變體,這些變體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構思之內(nèi)。本實用新型所要求保護的范圍僅由所述的權利要述進行限制。
【權利要求】
1.一種改良型骨折復位固定鉗,包括鉗頭、鉗形臂、鉗柄、軸銷、螺旋軸和固定螺栓,所述鉗形臂的中部通過軸銷交叉連接形成X形結(jié)構,所述鉗頭和鉗柄分別固定在鉗形臂的兩端,所述螺旋軸橫向固定在鉗形臂的中后部且所述固定螺栓套設在螺旋軸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鉗形臂的前端包括第一鉗臂和第二鉗臂且所述第一鉗臂和第二鉗臂的第一端均為向外側(cè)彎曲的弧形結(jié)構,所述第一鉗臂的第二端設置有第一鉗頭,所述第二鉗臂的二分之一處設置有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所述第二鉗臂的第一端與第一支臂及第二支臂形成Y型分支結(jié)構且所述第一支臂與第二支臂在同一平面內(nèi),所述第一支臂及第二支臂的第二端分別設置有第二鉗頭及第三鉗頭;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鉗頭均為短弧形鉗頭,所述短弧形鉗頭向內(nèi)凹陷的一面為咬合面,與咬合面相對的面為固定面,所述第一鉗頭、第二鉗頭及第三鉗頭的咬合面上設置有防滑齒;所述第二鉗頭與第三鉗頭的咬合面均朝向第一鉗臂的方向,所述第一鉗頭的咬合面朝向第二鉗臂的方向。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骨折復位固定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鉗臂和第二鉗臂的弧形結(jié)構表面光滑過渡。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骨折復位固定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臂及第二支臂的第二端均向第一鉗臂的方向彎曲,且所述第一支臂及第二支臂的表面光滑過渡。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骨折復位固定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鉗臂的第二端向第二鉗臂的方向彎曲,且所述第一鉗臂的表面光滑過渡。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骨折復位固定鉗,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鉗頭的弧長為10-20mm,所述每一鉗頭咬合面的寬度為8_12mm。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改良型骨折復位固定鉗,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鉗頭的弧長為15mm,所述每一鉗頭咬合面的寬度為10mm。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骨折復位固定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臂與第二支臂的第二端端部之間的距離為40-60mm。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骨折復位固定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鉗處于完全閉合狀態(tài)時,所述第一鉗臂和第二鉗臂的中點之間的距離為20-30mm。
【文檔編號】A61B17/28GK203988240SQ201420455247
【公開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8月12日
【發(fā)明者】馬坤龍, 欒富鈞, 欒和旭, 張銘華, 楊帆 申請人: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yī)院
產(chǎn)品知識
行業(yè)新聞
- 腰圍式兒童助行器的制造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腰圍式兒童助行器,包括:助行架主體、腰圍部件、座椅及腳輪,該助行架主體包括左支架、右支架、前支架、護欄、底架,護欄通過左支架、右支架、前支架與底架相連接,腳輪設于底架下端;該腰圍部件包
- 懸灸儀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屬于艾灸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懸灸儀,目的在于解決現(xiàn)有艾灸裝置在施灸時無法根據(jù)患者的反應隨時觀察施灸處皮膚顏色的變化,無法調(diào)整施灸角度且又不能配合溫針灸使用的技術問題,其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
- 專利名稱:苯并噻吩類化合物、含其制劑及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藥物化學和有機化學的領域,并提供苯并噻吩化合物,其微粒形式用于治療各種醫(yī)學病癥,包括骨質(zhì)疏松癥和類脂低下癥。更準確地說,苯并噻吩具有能增強生物利用率而且在制造過程中能夠調(diào)節(jié)的
- 雙瓣式無痛胃鏡加壓吸氧面罩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一種雙瓣式無痛胃鏡加壓吸氧面罩,屬于醫(yī)療器械制造【技術領域】,采用右半罩體、左半罩體和條帶狀氣囊構成,右半罩體和左半罩體均為軸向切開的半碗狀體,條帶狀氣囊固定在兩個半罩體底沿處,右半罩體的頂部
- 專利名稱:一種人胎盤提取液的病毒滅活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胎盤的消毒方法和由該方法制備的胎盤提取液,特別涉及一種應用化學物質(zhì)進行的消毒方法。背景技術:人類在戰(zhàn)勝疾病和防止過早衰老的探索中,很早就發(fā)現(xiàn)了一種能夠防止疾病和延緩衰老的特殊藥
- 一種新型骨科康復牽引架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骨科康復牽引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設置有升降座,所述升降座上設置有電動機;所述升降座一端對稱設置有兩個支撐板,所述支撐板上設置有支撐裝置;所述電動機上設置有牽引索,所述牽
-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牛皮癬的中藥散劑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治療牛皮癬的中藥,尤其是一種治療牛皮癬的中藥散劑。 背景技術:目前治療牛皮癬的各種藥品種類層出不窮,中藥中很多的藥物是更名不換藥、 假藥、魚目混珠;治療皮膚病的西藥是用久了有副
- 一種自粘性海藻酸鹽敷貼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一種自粘性海藻酸鹽敷貼,所述敷貼由PU膜(1)、海藻酸鹽敷芯(2)和防粘紙(3)組成。在一面涂有粘結(jié)劑的PU膜的中央放置海藻酸鹽敷芯,海藻酸鹽敷芯的面積比PU膜面積小;海藻酸鹽敷芯上復蓋防粘紙。本
-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燒燙傷的中藥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是一種治療燒燙傷的中藥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燒燙傷亦稱灼傷,是指高溫(包括火焰、蒸汽、熱水)、強酸、強堿、電流、某些毒劑、 射線等作用于人體,導致皮膚損傷,可深在肌肉、骨骼、嚴重的合并休
- 專利名稱:一種去風濕復方中藥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去風濕復方中藥。背景技術:風濕病是舉世公認的疑難病,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統(tǒng)計因患風濕病而致殘的患者每年就有近4000萬人,僅在中國就有風濕、類風濕患者高達2000萬人,而且有十分之一是
- 一種防爆防脹氣的奶瓶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防爆防脹氣的奶瓶,包括防塵蓋、奶嘴、螺牙蓋、瓶體,所述奶嘴通過所述螺牙蓋內(nèi)嵌性、可拆卸的旋擰在所述瓶體的頂部開口端,所述防塵蓋可拆卸地卡持在所述螺牙蓋上,所述瓶體為底部開口
-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風溫肺熱病的中藥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風溫肺熱病的中藥背景技術:眾所周知,風溫肺熱病是冬春兩季常見的外感熱病,對于風溫肺熱病的患者有實熱癥狀,也伴有氣陰兩虛型的病人常有遷延不愈、反復加重的情況,病人表現(xiàn)為身
- 專利名稱:脫敏抗感染保健口罩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屬保健用品,涉及一種抗過敏、抗感染的具有保健防治病效果的口罩。鼻炎、哮喘、上呼吸道感染皆為呼吸道疾病,發(fā)病率占人群的60%左右。目前臨床治療多為口服藥物,如鼻炎康、曲尼斯特等,多從抗感染
- 專利名稱:治療婦女因濕邪白帶的中草藥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草藥配制品,更具體涉及一種治療婦女因濕邪白帶的中草藥制劑。背景技術:臨床中常見的婦女患有白帶病者多數(shù)患者身體都很肥胖,中醫(yī)認為其病因皆是帶脈不能約束而有此病,蓋帶脈通治
- 專利名稱:輪椅減震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輪椅減震系統(tǒng),屬于傷殘人士用品領域。背景技術:輪椅是康復的重要工具,它不僅是肢體傷殘者的代步工具,更重要的是使他們借助于輪椅進行身體鍛煉和參與社會活動。普通輪椅一般由輪椅架、車輪、剎車裝置
- 一種用于人工氣道的兩用密閉吸痰管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人工氣道的兩用密閉吸痰管,包括吸痰管、透明保護套和負壓吸引控制閥,吸痰管兩端分別與負壓吸引控制閥與吸痰接頭連接,透明保護套密封包裹吸痰管,且兩端分別連接在負壓吸引
- 專利名稱:一種減輕孕婦惡心反胃的中藥制劑的制作方法—種減輕孕婦惡心反胃的中藥制劑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調(diào)理孕婦妊娠反應的中藥,尤其是一種減輕孕婦惡心反胃的中藥制劑。背景技術:眾所周知,當婦女在懷孕期間特別是受孕后前三個月內(nèi),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惡心
- 專利名稱:一種陰道治療型凝膠及其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女性生殖治療藥物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陰道治療型凝膠及其制作方法。背景技術:婦科疾病一直是困擾女性的難題,對廣大女性造成很大的痛苦,例如宮頸炎、宮頸糜爛?,F(xiàn)有治療方法繁多,為了防
- 專利名稱: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雙胍類和普羅布考的組合藥物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含有雙胍類降糖藥物、普羅布考降脂藥和可藥用載體的藥物組合物。該藥物組合物用于預防和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本發(fā)明屬于藥學領域。背景技術:目前認為非酒精性脂肪性
- 專利名稱:一種靈芝產(chǎn)品及其制造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靈芝產(chǎn)品及其制造方法,屬藥用和保健食品領域。背景技術:靈芝Ganodermataceae Dook是藥用和保健食用真菌中的名貴品種,自古以來被奉為仙草,《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將靈芝列為上品,
- 一種用于脊髓功能調(diào)控的閉環(huán)光刺激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案為用于脊髓功能調(diào)控的閉環(huán)光刺激系統(tǒng),包括:柔性光-電電極,其包括用于采集神經(jīng)電信號的金屬電極和用于光刺激的LED;信號采集單元,其與所述柔性光-電電極通訊連接,以接收所述金屬電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