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品分類
最新文章
- 一種丹參菊花酒的制備方法
- 一種薏苡仁保健茶的制作方法
- 脊椎矯正器的制作方法
- 治療肺心病急性發(fā)作的中藥氣霧劑及其制備方法
- 一種安全防滑拐杖的制作方法
- 新型阿莫西林克拉維酸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 鮸魚膠膠囊的制作方法
- 接觸式眼壓計的制作方法
- 一種用于降低畜禽應激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 沖洗專用床椅的制作方法
- 一種治療外陰白色病變的中成藥的制作方法
- 一種治療熱毒壅滯所致皮膚長癰的中藥方的制作方法
- 足三里按摩扣的制作方法
- 放療科醫(yī)師專用放療固定架的制作方法
- 一種從??浦参镏刑崛“邹继J醇的方法
- 丙型肝炎病毒抑制劑的制作方法
- 一種連接牢固的牙科手的制造方法
- 一種用于治療胃癌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 一種從威靈仙中提取總皂苷的方法
- 多功能約束床的制作方法
用于治療牙周炎的中藥、制備方法、牙膏和給藥方式的制作方法
專利名稱:用于治療牙周炎的中藥、制備方法、牙膏和給藥方式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中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治療牙周炎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牙周炎是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fā)病,由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所致,可造成牙跟炎癥、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及牙齒松動,最終導致牙齒脫落,迄今為止其發(fā)病機制尚未闡明。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的調(diào)查數(shù)據(jù)表明牙周病的患病率高達75%,在我國某些地區(qū)可高達93%,是我國成年人牙齒喪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牙周炎還是某些系統(tǒng)性疾病的潛在危險因素,如糖尿病、呼吸系統(tǒng)疾病、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心血管疾病及誘發(fā)早產(chǎn)和低體重新生兒等。牙周炎一般病程較長,常見部分牙罹患,全口牙罹患者少見。據(jù)調(diào)查統(tǒng)計,在門診患者中,因牙周炎拔牙占拔牙總人數(shù)的37. 25%,可見牙周炎是失牙與破壞咀嚼器官的重要因素之一。牙周致病微生物是牙周炎的始動因素,研究表明牙周炎的發(fā)生與牙菌斑中革蘭氏陰性厭氧菌的聚集密切相關。微生物通過酶或毒性產(chǎn)物引起組織破壞,直接發(fā)揮致病作用。目前已經(jīng)清楚認識到,牙周病的大多數(shù)組織損害是由于宿主對感染的應答引起的,而不僅是感染的微生物直接引起的,如牙周致病菌及其毒性產(chǎn)物可通過白介素、前列腺素、一氧化氮和基質(zhì)金屬蛋白酶等導致組織炎癥及骨吸收。因此,如何消除牙周炎的致病因子或阻斷牙周炎的病理進程,達到治療牙周炎的目的,成為當今牙周病學研究的熱點。目前,臨床上治療牙周炎多采用牙周基礎治療,同時配合全身或局部應用抗生素,如口服滅滴靈、四環(huán)素等。但是全身長期使用抗生素有可能導致菌群失調(diào)、耐藥性等不良后果。而且全身用藥時藥物能到達牙周袋內(nèi)的有效濃度相對較低、維持時間較短。牙周局部用藥如漱口液、膜劑、糊劑、軟膏、凝膠等,其藥物成分也多為甲硝唑、四環(huán)素。牙周局部用藥雖可避免全身用藥有可能發(fā)生的不良后果,但也存在著使用不方便、藥物作用時間短、用藥次數(shù)多以及產(chǎn)生耐藥性等缺點。此外,目前各種牙周局部用藥劑型多為單一藥物,如主要起抑菌、殺菌作用的甲硝唑凝膠、米諾四環(huán)素凝膠等,或主要起促進牙周組織再生作用的生物膜、骨代用品等。迄今還沒有一種既有抗炎、抑菌作用,又有促進牙周組織再生作用的較為理想的復合劑型。中藥是我國的寶貴遺產(chǎn),通過對全身整體臟腑的調(diào)節(jié)作用,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發(fā)揮人體的抗病潛能。中藥活性成分普遍存在免疫促進、免疫抑制或雙向調(diào)節(jié)作用,其廣泛的生物學效應與免疫網(wǎng)絡直接相關。與合成藥物相比,中藥具有不良反應少、毒副作用小和不易產(chǎn)生耐藥性等優(yōu)點,是良好的生物反應調(diào)節(jié)劑。因此,采用中草藥組合物治療牙周炎成為人們研究的一個新的熱點,但是,目前,用于治療牙周炎的中草藥及重要復方制劑存在配方不精、品種單一,治療效果并不甚理想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在于提供一種新型的用于治療牙周炎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針對目前市場和臨床實踐中治療牙周炎的藥物療效不甚理想,使用不方便、藥物作用時間短、用藥次數(shù)多以及產(chǎn)生耐藥性等缺陷,在傳統(tǒng)醫(yī)學的基礎上結合多年臨床經(jīng)驗,采用現(xiàn)代加工方法,精心研制,獲得本發(fā)明的中藥組合物。本發(fā)明對組份藥品的各有效成分科學配伍,對治療牙周炎疾病具有療效顯著,標本兼治,扶正祛邪,治愈率高,無毒副作用,不易復發(fā),無藥害,無耐藥性,成本低等優(yōu)點。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治療腎陰虧虛型牙周炎的中藥組合物,其包括枸杞子、阿膠、南沙參、麥冬、山茱萸、龜甲、骨碎補、菟絲子、赭石、石膏、知母、茯苓、薏苡仁、黃芩、黃芪和甘草。其中,所述中藥組合物中的各組分的重量份數(shù)比為,枸杞子13 15重量份、阿膠11 13重量份、南沙參40 45重量份、麥冬35 40重量份、山茱萸30 35重量份、龜甲19 21重量份、骨碎補17 20重量份、英絲子15 17重量份、赫石11 13重量份、 石膏14 16重量份、知母12 14重量份、獲茶7 8重量份、薏該仁9 10重量份、黃芩12 15重量份、黃芪13 15重量份和甘草10 12重量份。其中,所述用于治療腎陰虧虛型牙周炎的中藥組合物中還可以包括漏蘆,所述漏蘆在所述中藥組合物中的重量份數(shù)比為,漏蘆I 4重量份。其中,所述用于治療腎陰虧虛型牙周炎的中藥組合物的劑型可以為煎劑、蜜煉丸齊 、水合丸劑、膠囊、片劑、滴丸劑、糖漿劑、散劑、噴霧劑、緩釋藥物、控釋藥物、口服液體藥物、凝膠劑、煎膏劑、浸膏劑、膜劑、牙膏、含漱劑、牙粉、牙貼膜及牙托,進一步優(yōu)選為煎劑、片劑、噴霧劑、含漱劑、煎膏劑及牙貼膜。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上述用于治療腎陰虧虛型牙周炎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當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煎劑時,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I、將所述組分按比例混合,粉碎并過篩成100目 150目的粉末;2、將第I步獲得粉末加入冷水中浸泡18小時 30小時,以文火煎煮,煎煮時間為
2.5小時 3. 5小時,將煎煮液過濾,獲得第一濾液,所加入的冷水的質(zhì)量是第I步獲得的粉末質(zhì)量的4 6倍;3、將第2步過濾獲得的濾渣再次加入冷水中,以文火煎煮2小時 3小時,過濾獲得第二濾液,所加入的水的質(zhì)量和第2步中的相同;4、合并兩次濾液,獲得所述煎劑。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上述用于治療腎陰虧虛型牙周炎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當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片劑時,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Α.按比例稱取甘草,粉碎并過篩成100目 150目的粉末備用;B.將枸杞子、阿膠、赭石、石膏、知母、茯苓、薏苡仁、黃芩和黃芪按比例混合、加水煎煮提取,合并提取液,過濾,靜置,取上層清夜,減壓濃縮成稠膏;C.將南沙參、麥冬、山茱萸、龜甲、骨碎補和菟絲子按比例混合,加乙醇,加熱回流提取,提取液合并,減壓濃縮獲得清膏;D.將A步驟獲得的粉末、B步驟獲得的稠膏和C步驟獲得的清膏混合粉碎并過篩成50目 100目的細粉,加入淀粉和乙醇,加熱濃縮至糊狀,放入烘箱,控制在70°C 90°C,烘干后冷卻,制片、干燥、成型。
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上述用于治療腎陰虧虛型牙周炎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當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噴霧劑時,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將枸杞子、阿膠、赭石、石膏、知母、茯苓、薏苡仁、黃芩、黃芪和甘草按比例混合、加水煎煮提取,合并提取液,過濾,靜置,取上層清夜;b.將南沙參、麥冬、山茱萸、龜甲、骨碎補和菟絲子按比例混合,加乙醇,加熱回流提取,提取液合并,過濾,獲得濾液;c.將a步驟獲得的上層清夜和b步驟獲得的濾液混合減壓濃縮,過濾,靜置,與水混合,冷藏,過濾,濾液分裝成噴霧劑。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上述用于治療腎陰虧虛型牙周炎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當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含漱劑時,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所述組分和水混合,置于密封的燒瓶內(nèi),在75°C 85°C的水浴下加熱3 5小 時,過濾,收集濾液即得。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牙膏,其包括上述的中藥組合物。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上述中藥組合物的給藥方式為口服、外敷或噴霧。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中的用于治療腎陰虧虛型牙周炎的藥物,采用這種中藥組合物對患有牙周炎的患者的治療具有療效顯著,標本兼治,扶正祛邪,全面調(diào)整,平衡陰陽,治愈率高,無毒副作用,不易復發(fā),無藥害,成本低等優(yōu)點。
具體實施例方式牙周病最早記載于《內(nèi)經(jīng)》,如《素問.上古天真論》中載有“丈夫,·...五八腎氣衰,發(fā)墜齒稿”。我國從漢代以來的許多醫(yī)學文獻中有“齒動痛”、“齒間出血”、“齒良齒宣露”等牙周病的記載。牙周炎屬于中醫(yī)“牙宣”、“齒衄”、“齒挺”、“齒動搖”、“齒豁”范疇,弓丨起牙周炎的主要病因是胃腸積熱、氣血虛弱、腎元虧損以及口腔不潔等,病機主要是胃腑積熱,陽明火熾,濕熱熏蒸于上而形成牙宣;腎元虛損,腎主骨,齒為骨之余,腎精虧損,不能上達,齒失濡養(yǎng),引起牙齒松動,牙齦萎縮;氣血虧虛,齒齦失養(yǎng),病邪入侵,客于齒間而導致牙齦出血、萎縮、牙根顯露、松動。據(jù)此可以把牙周炎大致分為胃火上蒸型、腎陰虧虛型、氣血兩虛型,其中,早期多為胃火上蒸型,中后期多為腎陰虧虛型和氣血兩虛型。對于胃火上蒸型的牙周炎的臨床癥狀主要是起病較急,牙齦紅腫,有少量膿性分泌物,口臭,牙齒及牙齦輕度疼痛,牙齒輕度松動。全身癥狀有煩渴、喜冷飲、胃脘嘈雜、便秘、尿黃、舌質(zhì)紅、苔黃厚、脈洪大或滑數(shù)。此型多因過食辛辣,飲酒或過多食用刺激性食物等因素,導致胃腸熾熱,其熱循經(jīng)熏蒸牙齦,蘊熱化火,熱傷脈絡,則牙齦紅腫出血,疼痛,正如清代唐宗海論著《血癥論》“牙床為胃經(jīng)脈絡所繞,牙齦紅腫,衄血皆是腎陰虧虛”;明代薛己所著之《口齒類要》認為,齒痛病位在胃、大腸、脾。從中獸醫(yī)辨證理論看,胃火上蒸的牙周炎是由胃熱循手足陽明經(jīng)脈上攻所致。足陽明胃之經(jīng)脈入上齒槽中,手陽明大腸之經(jīng)脈入下齒槽中。今陽明有熱循經(jīng)脈上攻頭面,則牙痛。胃為多氣、多血之府,胃熱致血分亦熱,故易牙齦紅腫出血。熱灼津傷,故口臭,煩渴、干燥、喜冷飲。便秘、尿黃、舌紅苔黃,脈洪大而數(shù)為胃熱之象,治療應以清胃瀉火,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為原則。
對于腎陰虧虛型的牙周炎的臨床癥狀主要是牙齦輕度紅腫伴萎縮,牙根頸宣露輕重不等,牙齒松動。全身癥狀有咽干,頭昏耳鳴,手足心熱,腰酸,睡眠差,舌質(zhì)紅少苔,脈細數(shù)。中醫(yī)辨證認為,腎藏精為先天之本,腎精耗損,骨失濡養(yǎng),牙槽骨吸收,腎虛不能主骨故牙齒松動。腎元虧虛,腎陰不足,虛火上炎火灼牙齦,骨髄空虛,牙失濡養(yǎng),則牙齦紅腫伴萎縮,牙根頸宣露,疼痛。正如明代薛己所著之《ロ齒類要》認為“齒者腎之標,ロ者腎之竅。諸經(jīng)多有會于ロ者,齒牙也”,對于腎陰虧虛型的牙周炎的治療應以滋陰補腎,益精固齒為原則。對于氣血兩虛型的牙周炎的臨床癥狀主要是牙齦萎縮色淡白,牙根宣露齒松動,咬嚼酸軟乏力,刷牙吮吸時牙齦易出血,面色蒼白,氣短倦怠,頭暈眼花,心悸失眠,胃呆納少,ロ淡無味,大便溏薄,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沉細。中醫(yī)辨證認為,此類型的牙周炎多見于久病虛弱者,久病耗傷,先天之源枯竭,后天生化不足,氣血虧損,氣血虧損,脈絡空虛,牙齒失于濡養(yǎng),牙齦萎縮,牙根不同程度宣露,正如《普濟方》所云“氣血不足;風邪乘虛于齒間,至肌寒血弱,齦肉縮露?!睂τ跉庋獌商撔偷难乐苎椎闹委煈匝a氣養(yǎng)血,健齒養(yǎng)齦為原則。
根據(jù)中醫(yī)治標、治本原則,對牙周炎應當以臨床病象證候進行辨證分型治療,為了從早期就根除牙周炎的隱患,防止其進ー步發(fā)展,本發(fā)明的中藥組合物主要用于治療腎陰虧虛型的牙周炎,采用清胃瀉火,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為其治療原則。依據(jù)上述理論和原則,本發(fā)明提供了這樣ー種用于治療腎陰虧虛型牙周炎的中藥組合物,其包括枸杞子、阿膠、南沙參、麥冬、山茱萸、龜甲、骨碎補、菟絲子、赭石、石膏、知母、茯苓、薏苡仁、黃芩、黃芪和甘草。枸杞子味甘、性平,入肝、腎經(jīng),有補益肝腎、養(yǎng)血補血、益精明目、潤肺止咳的作用,主要用于肝腎兩虛、精血不足之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遺精耳鳴、自汗乏力;腎陽不足之陽痿、不育;陰精虧損、肝血不足之眼目昏花以及陰虛勞嗽等證,枸杞子能夠促進肝細胞再生,增強非特異性免疫功能的作用。阿膠味甘、性平,入肺、肝、腎經(jīng),有補血止血,滋陰潤燥的作用,可用于各種虛勞癥狀,尤其是血虛之面色萎黃,瘦弱乏力,頭目暈眩,心悸失眠;營養(yǎng)不良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虛損性咳血;吐血尿血便血;陰虛肺燥之咳嗽咽干,痰中帶血;邪熱久羈、陰虛血耗、虛風內(nèi)動之筋脈拘急、手足抽搐等癥狀,阿膠具有促進紅細胞的生成,増加血鈣濃度,促進止血的作用,并有助于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南沙參別名沙參、泡參、泡沙參,味甘、微苦,性微寒,入肺、胃經(jīng),有潤肺止咳,養(yǎng)胃生津的作用,主要用于陰虛肺燥、干咳少痰、勞嗽痰血,胃陰不足、ロ感咽燥、大便秘結、舌紅少苔等證,可提高細胞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力,抑制體液免疫,具有調(diào)節(jié)免疫平衡的功倉^:。麥冬又名麥門冬、寸冬、韭葉麥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入心、肺、胃經(jīng),有養(yǎng)陰潤肺、化痰止咳、清熱養(yǎng)心的作用,主要用于燥邪傷肺或陰虛肺燥有熱之干咳痰黏,勞嗽咳血,咽干鼻燥,肺癰,熱傷胃陰或胃陰不足所致的ロ干咽燥,舌紅少苔,胃脘隱痛,內(nèi)熱消渴,大便燥結,心陰虛及溫病熱邪擾及心營而致的心煩不眠,舌絳而干等證。南沙參和麥冬合用在養(yǎng)陰生津方面有相加作用,ニ藥的性味歸經(jīng)大體相似,但南沙參偏于清肺中邪火,養(yǎng)肺之陰液,麥冬則善入中焦而清胃生津,又入心經(jīng)而清心火、益心氣;二者相輔相成,肺胃心三臟同治,對陰虛肺燥及熱傷陰津、心有虛火、心陰不足等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山茱萸味酸、濕,性微溫,入肝、腎經(jīng),有補益肝腎、澀精止遺、斂汗固脫的作用,主要用于肝腎陰虛、肝陽上亢之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陽痿,精關不固之遺精、滑精、崩漏下血等證。龜甲味成、甘,性微寒,入腎、心、肝經(jīng),有滋陰潛陽,益腎添精,固沖止崩的作用。主要用于肝腎陰虛、肝陽上亢之頭目暈眩;陰虛內(nèi)熱之骨蒸勞嗽,盜汗遺精,瘦弱少氣;心陰不足,痰火上擾之心悸怔忡;精血不足之腰酸腳軟,小兒行遲;陰虛血熱、沖任損傷之崩漏,行經(jīng)不止;陰虛濕熱下注之赤白帶下等癥狀,龜甲具有補血、解熱鎮(zhèn)痛的作用,能降低動物體內(nèi)的甲狀腺素水平。阿膠滋陰補血,龜甲滋陰養(yǎng)血,二者又都具有止血之效,聯(lián)合使用,可供奏滋補肝腎,添精補血,止血,固沖任之效。骨碎補味苦,性溫,入肝、腎經(jīng),具有補腎壯骨,續(xù)傷止痛的作用,用于腎虛腰膝酸 痛,下肢痿軟,肝腎陰虛,虛陽上亢而致的耳聾耳鳴,牙齒松動疼痛或牙齦出血,脾腎兩虛而致久瀉久痢等證。菟絲子味甘、辛,性平,入肝、腎、脾經(jīng),有補腎益精,養(yǎng)肝明目的作用,主要用于腎陽不足之陽痿,遺精早泄,小便頻數(shù),頭暈耳鳴;腎虛腰疼,婦人帶下,胎氣不固;肝腎兩虧、肝血不足之雙目昏花、視物不清;脾腎兩虛之便溏腹痛,完谷不化等癥狀,通過加入菟絲子,促進肝腎細胞的修復,滋腎陰,保肝解毒,促進新陳代謝,減緩疫情,增強抗病能力,同時減少流產(chǎn)、產(chǎn)死胎、弱胎或木乃伊胎的發(fā)生。赭石味苦、性寒,入肝、心、胃經(jīng),赭石有平肝潛陽,鎮(zhèn)逆,涼血止血的作用,主要用于肝陽上亢之頭痛眩暈,耳鳴目脹,易怒難眠;胃氣失降之氣逆嘔呃,噯氣反胃;肺氣不降或肺腎兩虛之喘息痰鳴,不得平臥;血熱妄行之咳血便血;以及肝腎不足、氣虛血熱之崩漏帶下等癥狀,赭石還可促進紅細胞的生成。知母為植物藥,味苦、甘,性寒,入肺、胃、腎經(jīng),有清瀉胃火、瀉熱除煩,滋陰潤燥、清肺止咳的作用,主治外感熱病,高熱煩躁,肺熱燥咳,內(nèi)熱消渴等癥狀;其苦寒質(zhì)潤,性沉降,既能清熱,又能生津,善治溫熱病邪入氣分,熱盛傷津;也用于治療消渴癥;痰熱壅肺而喘,肺燥咳嗽,痰少不利;陰虛火旺,虛火上炎等癥狀,知母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葡萄球菌、鏈球菌等多種細菌有抑制作用。石膏味辛、甘,性大寒,入肺、胃經(jīng),有清熱瀉火、止渴除煩的作用,其氣味俱薄而質(zhì)重,能清解足陽明胃之實熱,治療邪入陽明之彌漫高熱、大汗、ロ渴、心煩、脈洪等癥狀,為陽明胃經(jīng)之要藥,對流腦、こ腦、肺炎等所致之高熱有較好的退熱作用,且兼有鎮(zhèn)驚作用,亦可用于胃火亢盛所致之胃脘灼痛、頭痛、口舌生瘡以及暑濕煩熱、肺熱咳喘、心煩ロ渴、濕熱阻滯經(jīng)脈、關節(jié)疼痛之熱痹等癥狀。石膏與知母均能清瀉肺胃實火,石膏為礦物藥,降火力強,解肌熱而瀉陽明胃火,重在清潔,但是単獨使用石膏治療牙周炎,由于石膏辛寒,大量使用雖然能很有效的治療牙周炎,但是會給脾胃造成很大的傷害,而知母為植物藥,質(zhì)潤兼歸腎經(jīng),重在清滋,又能滋陰潤燥通腸,瀉實火又能潤燥,石膏和知母相須為用,清解實熱之カ顯著增強,因既瀉火又滋胃燥,故雖大苦大寒亦無傷脾胃之虞,對熱病中期、后期邪入氣分,實熱熾盛,煩渴引飲,面赤脈紅等癥狀具有非常好的療效。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膀胱、心經(jīng),有滲濕利水、健脾寧心的作用,主要用于水濕停滯之水腫,小便不利;濕熱蘊結之熱淋,脾虛濕困之食少便溏、痰飲停滯、癲癇等證,茯苓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入肺、脾、胃經(jīng),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除痹消癰的作用,主要用于濕困肺胃之泄瀉;濕邪侵潰肌膚之全身水腫,小便不利;濕熱阻于氣血之痹通以及毒熱蘊結于肺腸之肺癰、腸癰;風濕痹痛、筋脈拘攣等證。黃芩味苦、性寒,入肺、心、肝、膽、大腸經(jīng),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安胎,止血的作用,主要用于濕熱所致之腹瀉、痢疾、黃疸、熱淋;清瀉胃火,肺熱咳嗽,ロ渴咽痛,還可用干胎熱不安,熱毒火邪侵淫皮膚之瘡癰毒腫之證。黃芩有解熱、鎮(zhèn)靜、降血壓、利尿、降低毛細 血管通透性、抑制腸管蠕動等作用,對葡萄球菌、血溶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傷寒桿菌、痢疾球菌、綠膿桿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對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氣管炎、菌痢等有較好的療效。黃芪味甘,性溫,入脾、肺經(jīng),有補益脾土,升舉陽氣、固表止汗,托瘡生肌等作用,主要用于脾肺氣虛所致之乏カ食少便溏,心悸氣短,中氣下陷之臟器下垂,氣不攝血之崩漏便血,久瀉脫肛;表虛不固之自汗盜汗,氣血不足等證。黃芪使心臟收縮能力增強,能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環(huán),能擴張冠狀動脈、腎血管及拳參末梢血管、使皮膚血液循環(huán)旺盛;能提高機體的非特異免疫力,有保肝和降低血糖的作用,對葡萄球菌、血溶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痢疾桿菌等有抑制作用。黃芪可顯著影響脾淋巴細胞信息傳導,實現(xiàn)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甘草味甘,性平,入十二經(jīng),有清熱解毒,調(diào)和藥性,祛痰止咳的作用,井能健脾和中,緩急止痛,主要用于脾胃虛弱之腹脹納呆,乏カ;能緩解腹中拘攣性疼痛,緩和某些藥物的烈性和毒性,減輕藥物對機體的毒副作用或對胃腸道的刺激,通過加入甘草能起到補氣中和,調(diào)和各組分的作用。本發(fā)明以滋陰補腎,益精固齒為治療原則,組合物中枸杞子和阿膠補益肝腎、養(yǎng)血補血、滋陰潤燥,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南沙參和麥冬能夠養(yǎng)陰生津,治療ロ干咽燥、舌紅少苔,山茱萸補益肝腎,阿膠滋陰補血,龜甲滋陰養(yǎng)血,二者又都具有止血之效,聯(lián)合使用,可供奏滋補肝腎,添精補血,骨碎補和菟絲子補腎、益精、壯骨,治療虛陽上亢而致的耳聾耳鳴,牙齒松動,赭石平肝潛陽,治療肝陽上亢之頭痛眩暈,耳鳴目脹,石膏清熱瀉火、清解足陽明胃之實熱,主治邪入陽明之彌漫高熱、大汗、ロ渴、心煩、脈洪等證;知母清熱瀉火、生津潤燥、瀉胃中熱火,二者合用,既瀉火又滋胃燥,石膏和熟地黃共走滋陰瀉火之功,用于陰虛火旺至頭痛、牙痛、ロ渴等證,茯苓和薏苡仁利水滲濕,利于消腫,黃芩清心胃之火,苦寒直折其熱,黃芪補益脾土,升舉陽氣,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調(diào)和諸藥,諸藥內(nèi)外結合,共收滋陰補腎,益精固齒之功。進ー步優(yōu)選,所述用于治療腎陰虧虛型牙周炎的中藥組合物僅由上述組分構成。所述用于治療腎陰虧虛型牙周炎的中藥組合物中,各種組份的重量份數(shù)比可優(yōu)選為枸杞子11 15重量份、阿膠9 13重量份、南沙參35 45重量份、麥冬30 40重量份、山茱萸25 35重量份、龜甲17 21重量份、骨碎補15 20重量份、菟絲子13 17重量份、赫石9 13重量份、石骨12 16重量份、知母10 14重量份、獲茶6 8重量份、薏苡仁8 10重量份、黃芩10 15重量份、黃芪10 15重量份和甘草8 12重量份。所述用于治療腎陰虧虛型牙周炎的中藥組合物中,各種組份的重量份數(shù)比也可進ー步優(yōu)選為枸杞子13 15重量份、阿膠11 13重量份、南沙參40 45重量份、麥冬35 40重量份、山茱萸30 35重量份、龜甲19 21重量份、骨碎補17 20重量份、菟絲子15 17重量份、赫石11 13重量份、 石骨14 16重量份、知母12 14重量份、獲苓7 8重量份、薏苡仁9 10重量份、黃芩12 15重量份、黃芪13 15重量份和甘草10 12重量份。對于溢膿多的患者,所述用于治療腎陰虧虛型牙周炎的中藥組合物中還可以包括漏蘆。漏蘆味清苦、性寒,入胃經(jīng),有清熱解毒、消癰通乳的作用,乳癰腫痛,癰疽發(fā)背,瘰疬瘡毒,乳汁不通,濕痹拘攣,骨節(jié)疼痛、熱毒血痢、痔瘡出血等證,漏蘆對機體免疫功能有一定增強作用。進ー步優(yōu)選,所述用于治療腎陰虧虛型牙周炎的中藥組合物僅由上述組分構成。所述漏蘆在所述中藥組合物中的重量份數(shù)比為,漏蘆I 4重量份,進一歩優(yōu)選為
2 3重量份。所述中藥組合藥物劑型可以為煎劑、蜜煉丸劑、水合丸劑、膠囊、片劑、滴丸劑、糖漿劑、散剤、噴霧劑、緩釋藥物、控釋藥物、ロ服液體藥物、凝膠劑、煎膏劑、浸膏劑、膜劑、牙膏、含漱劑、牙粉、牙貼膜及牙托,進ー步優(yōu)選為煎劑、片劑、噴霧劑、含漱劑、煎膏劑及牙貼膜。當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煎劑,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I、將所述組分按比例混合,粉碎成100目 150目的粉末;2、將第I步獲得粉末加入冷水中浸泡18小吋 30小吋,以文火煎煮,煎煮時間為
2.5小吋 3. 5小時,將煎煮液過濾,獲得第一濾液,所加入的冷水的質(zhì)量是第I步獲得的粉末質(zhì)量的4 6倍;3、將第2步過濾獲得的濾渣再次加入冷水中,以文火煎煮2小時 3小時,過濾獲得第二濾液,所加入的水的質(zhì)量和第2步中的相同;4、合并兩次濾液,獲得所述煎剤。當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片劑,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按比例稱取甘草,粉碎并過篩成100目 150目的粉末備用;B.將枸杞子、阿膠、赭石、石膏、知母、茯苓、薏苡仁、黃芩和黃芪按比例混合、加水煎煮提取,合并提取液,過濾,靜置,取上層清夜,減壓濃縮成稠膏;C.將南沙參、麥冬、山茱萸、龜甲、骨碎補和菟絲子按比例混合,加こ醇,加熱回流提取,提取液合并,減壓濃縮獲得清膏;D.將A步驟獲得的粉末、B步驟獲得的稠膏和C步驟獲得的清膏混合粉碎成50目 100目的細粉,加入淀粉和こ醇,加熱濃縮至糊狀,放入烘箱,控制在70°C 90°C,烘干后冷卻,制片、干燥、成型。所述B步驟中,加水煎煮的次數(shù)為I 3次,每次煎煮時間為2 3小時,加水的質(zhì)量為B步驟混合物質(zhì)量的4 6倍,靜置時間為24小時 36小時,壓縮的稠膏的相對密度為 I. 20 I. 24 (600C )。
所述C步驟中,所采用的こ醇的醇濃度為75% 85%,加熱回流的次數(shù)為2 4次,每次加熱回流的時間為I 2小時,加こ醇的質(zhì)量為C步驟中混合物質(zhì)量的3 5倍,壓縮的清膏的相對密度為I. 14 I. 16 (600C )。所述D步驟中,加入的こ醇的醇濃度為60% 75%,加入淀粉的質(zhì)量與D步驟獲得的混合細粉的質(zhì)量比為I : 3 I : 5,加入こ醇的質(zhì)量與D步驟獲得的混合細粉的質(zhì)量比為I : I 3 : I。片劑的規(guī)格為0. 2g/片 0. 4g/片。當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噴霧劑,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將枸杞子、阿膠、赭石、石膏、知母、茯苓、薏苡仁、黃芩、黃芪和甘草按比例混合、加水煎煮提取,合并提取液,過濾,靜置,取上層清夜;b.將南沙參、麥冬、山茱萸、龜甲、骨碎補和菟絲子按比例混合,加こ醇,加熱回流 提取,提取液合并,過濾,獲得濾液;c.將a步驟獲得的上層清夜和b步驟獲得的濾液混合減壓濃縮,過濾,靜置,與水混合,冷藏,過濾,濾液分裝成噴霧劑。所述a步驟中,加水煎煮的次數(shù)為I 3次,每次煎煮時間為2 3小時,加水的質(zhì)量為a步驟中混合物質(zhì)量的4 6倍,靜置時間為24小時 36小時。所述b步驟中,所采用的こ醇的醇濃度為60% 70%,加熱回流的次數(shù)為2 4次,每次加熱回流的時間為I 2小時,加こ醇的質(zhì)量為b步驟中混合物質(zhì)量的3 5倍。所述c步驟中,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I. 13 I. 16 (600C )濃縮液,靜置時間為24小時 36小時,冷藏溫度為2°C 4°C,冷藏時間為18小時 24小時,所加入的水的質(zhì)量與減壓濃縮后的濃縮液的質(zhì)量的比為I : I 3 : I。當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含漱劑時,其制備方法為將所述組分和水混合,置于密封的燒瓶內(nèi),在75°C 85°C的水浴下加熱3 5小時,過濾,收集濾液即得。所加入的水的質(zhì)量為各組分質(zhì)量之和的3 5倍。所述中藥組合物的給藥方式為ロ服、外敷或噴霧。所述中藥組合物在使用吋,如果以煎劑服用,每日3劑,早中晚各一次,每劑水煎分兩次服,每5天為ー療程,經(jīng)過兩天后再進行下一個療程;如果以片劑服用,毎次兩片,一日三次,每5天為ー療程,經(jīng)過兩天后再進行下ー個療程,如果以含漱劑服用,毎日7劑,每5天為ー療程,經(jīng)過兩天后再進行下一個療程;如果以噴霧劑噴射,每日五次,每7天為ー療程。以下采用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借此對本發(fā)明如何應用技術手段來解決技術問題,并達成技術效果的實現(xiàn)過程能充分理解并據(jù)以實施。實施例I本發(fā)明的中藥組合物的毒性試驗I、急性毒性試驗用藥I、將15g枸杞子、13g阿膠、45g南沙參、40g麥冬、35g山茱萸、21g龜甲、20g骨碎補、17g英絲子、13g赭石、16g石膏、14g知母、8g獲茶、IOg薏該仁、15g黃岑、15g黃苗和12g甘草混合,粉碎成100目 150目的粉末;將粉末加入1500g冷水中浸泡24小吋,以文火煎煮,煎煮時間為3小時,將煎煮液過濾,獲得第一濾液;將過濾獲得的濾渣再次加入1500g冷水中,以文火煎煮3小吋,過濾獲得第二濾液;合并兩次濾液,獲得所述煎剤。試驗過程取ICR小鼠(北京維通利華實驗動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40只,體重在25 30克,對小鼠灌胃煎剤,對給藥的半數(shù)致死量(LD5tl)進行了試驗測定,但未測到LD5tl,因此進行了最大耐受量試驗。結果以最大濃度(60% ),最大給藥量(120ml/kg,一日內(nèi)分四次給完)100g/kg灌胃,相當于生藥量60g/kg,相當于成人臨床擬日用劑量的300倍(按75kg),七日內(nèi)小鼠無一死亡,處死小鼠解剖觀察各臟器未發(fā)現(xiàn)毒性反應,給藥組與對照組小鼠無任何差異。2、長毒試驗試驗用藥稱取12g甘草,粉碎并過篩成100目的粉末備用;將15g枸杞子、13g阿膠、13g赭石、16g石膏、14g知母、8g獲茶、IOg薏該仁、15g黃岑和15g黃苗混合、加595g水煎煮提取3次,毎次煎煮時間為2小吋,合并提取液,過濾,靜置24小吋,取上層清夜,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22(60°C )的稠膏;將45§南沙參、40g麥冬、35g山茱萸、21g龜甲、20g骨碎補和17g菟絲子混合,加醇濃度為95%的こ醇720g,加熱回流提取3次,每次回流時間為2小時,提取液合并,減壓濃縮獲得相對密度為I. 16(60°C )的清膏;將獲得的粉末、稠膏和清膏混合粉碎成50目的細粉,加入50g淀粉和500g醇濃度為70%的こ醇,加熱濃縮至糊狀,放入烘箱,控制在90°C,烘干后冷卻,制片、干燥、成型,片劑的規(guī)格為0. 3g/片。試驗過程應用Wistar大鼠(北京維通利華實驗動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將實驗藥物設定為高、中、低三個劑量,分別為片劑8g/kg、4g/kg、2g/kg。按人用劑量0. lg/kg/天片計算,為人用有效劑量的80倍、40倍和20倍;另設ー對照組,連續(xù)灌胃給藥90天、180天和部分動物停藥10天后,觀察對大鼠各項生理、生化指標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用不同劑量給大鼠連續(xù)ロ服180天,對大鼠的進食量和體重增長均無影響。對肝腎功能均未發(fā)現(xiàn)明顯毒性作用。對血常規(guī)、血生化、尿液生化及骨髓片等均未見明顯影響,各組間與對照組比較無明顯差異。實施例2本發(fā)明的中藥組合物的煎劑的制備將15g枸杞子、13g阿膠、45g南沙參、40g麥冬、35g山茱萸、21g龜甲、20g骨碎補、17g英絲子、13g赭石、16g石膏、14g知母、8g獲茶、IOg薏該仁、15g黃岑、15g黃苗和12g甘草混合,粉碎成100目 150目的粉末;將粉末加入1500g冷水中浸泡24小吋,以文火煎煮,煎煮時間為3小時,將煎煮液過濾,獲得第一濾液;將過濾獲得的濾渣再次加入1500g冷水中,以文火煎煮3小吋,過濾獲得第二濾液;合并兩次濾液,獲得所述煎剤。實施例3本發(fā)明的中藥組合物的片劑的制備稱取12g甘草,粉碎并過篩成100目的粉末備用;將15g枸杞子、13g阿膠、13g赭石、16g石膏、14g知母、8g獲茶、IOg薏該仁、15g黃岑和15g黃苗混合、加595g水煎煮提取 3次,毎次煎煮時間為2小時,合并提取液,過濾,靜置24小吋,取上層清夜,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22(60°C )的稠膏;將45§南沙參、40g麥冬、35g山茱萸、21g龜甲、20g骨碎補和17g菟絲子混合,加醇濃度為95%的こ醇720g,加熱回流提取3次,每次回流時間為2小時,提取液合并,減壓濃縮獲得相對密度為I. 16(60°C )的清膏;將獲得的粉末、稠膏和清膏混合粉碎成50目的細粉,加入50g淀粉和500g醇濃度為70%的こ醇,加熱濃縮至糊狀,放入烘箱,控制在90°C,烘干后冷卻,制片、干燥、成型,片劑的規(guī)格為0. 3g/片。實施例4本發(fā)明的中藥組合物的噴霧劑的制備將13g枸杞子、Ilg阿膠、Ilg赭石、14g石膏、12g知母、7g獲茶、9g薏該仁、12g黃芩、13g黃芪和IOg甘草混合、加560g水煎煮提取2次,每次煎煮時間為3小時,合并提取液,過濾,靜置36小時,取上層清夜df40g南沙參、35g麥冬、30g山茱萸、19g龜甲、17g骨碎補和15g菟絲子混合,加醇濃度為70%的こ醇620g,加熱回流提取3次,每次加熱回流的時間為2小時提取液合并,過濾,獲得濾液;將獲得的上層清夜和獲得的濾液混合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I. 16 (60 0C )的濃縮液,過濾,靜置24小時,與300g水混合,在2°C下冷藏20小吋,過濾,濾液分裝成噴霧劑。實施例5本發(fā)明的中藥組合物的含漱劑的制備 將14g枸杞子、12g阿膠、42g南沙參、38g麥冬、33g山茱萸、20g龜甲、18g骨碎補、16g英絲子、12g赭石、15g石膏、13g知母、8g獲茶、9g薏該仁、13g黃芩、12g黃苗、Ilg甘草和IIOOg水混合,置于密封的燒瓶內(nèi),在75°C的水浴下加熱5小吋,過濾,收集濾液即得含漱齊U。臨床實驗I. I研究對象I. I. I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華口腔科學》有關診斷標準;②符合腎陰虧虛型牙周炎中醫(yī)證候診斷標準;③年齡在18 60歲之間;④簽署知情同意書。I. I. 2排除標準①患有心血管、肝、腎、造血系統(tǒng)、糖尿病等嚴重疾病及精神病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過敏體質(zhì)者;③長期使用影響牙周組織狀態(tài)的藥物如苯妥英鈉、鈣拮抗劑、環(huán)胞菌素等全ロ牙齒缺少超過10顆牙齒者;⑤不配合治療者; 對本藥所含藥物過敏者。本試驗210例均為安徽省某口腔醫(yī)院2009年接診的門診病人,男105例,女105例;隨機分組,其中治療組男性55例,女性50例;對照組男性50例,女性55例,兩組的性另IJ、年齡以及治療前臨床表現(xiàn)無明顯差異(P>0. 05)。治療組和對照組的病人于治療前(基線)用牙周探針檢查患牙頰側近中、正中、遠中,腭(舌)近中、正中、遠中6個位點,選擇每個牙的最深牙周袋作為受檢位點。210例患者共1260個牙周受檢位點。實驗組630和對照組630個。I. 2試驗用藥及方法實驗組與對照組分別進行正規(guī)齦上潔治術和齦下刮治術等基礎治療。用3%過氧化氫液和0.9%氯化鈉液沖洗后。測定患牙受檢位點近中唇(頰),正中唇(頰),遠中唇(頰)和舌側諸點實驗前后的牙菌斑指數(shù)(PLI),齦溝出血指數(shù)(SBI),牙周袋探診深度(PD),附著喪失(AL),牙齒松動度(MD)。試驗組用藥將15§枸杞子、13§阿膠、45§南沙參、4(^麥冬、35§山茱萸、24龜甲、20g骨碎補、17g英絲子、13g赭石、16g石膏、14g知母、8g獲茶、IOg薏該仁、15g黃岑、15g黃芪和12g甘草混合,粉碎成100目 150目的粉末;將粉末加入1500g冷水中浸泡24小時,以文火煎煮,煎煮時間為3小時,將煎煮液過濾,獲得第一濾液;將過濾獲得的濾渣再次加入1500g冷水中,以文火煎煮3小吋,過濾獲得第二濾液;合并兩次濾液,獲得所述煎剤。服用方法ロ服,毎日2劑,早晩各一次,每劑水煎分兩次服,每5天為ー療程,經(jīng)過兩天后再進行下ー個療程,連續(xù)服用4個療程。對照組用藥ロ服甲硝唑片毎次0. 2g,毎日三次。I. 3觀察指標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治療牙周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枸杞子、阿膠、南沙參、麥冬、山茱萸、龜甲、骨碎補、菟絲子、赭石、石膏、知母、茯苓、薏苡仁、黃芩、黃芪和甘草。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中的各組分的重量份數(shù)比為,枸杞子13 15重量份、阿膠11 13重量份、南沙參40 45重量份、麥冬35 40重量份、山茱萸30 35重量份、龜甲19 21重量份、骨碎補17 20重量份、菟絲子15 17重量份、赫石11 13重量份、石骨14 16重量份、知母12 14重量份、獲茶7 8重量份、薏苡仁9 10重量份、黃芩12 15重量份、黃芪13 15重量份和甘草10 12重量份。
3.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治療牙周炎的中藥組合物中還可以包括漏蘆,所述漏蘆在所述中藥組合物中的重量份數(shù)比為,漏蘆I 4重量份。
4.如權利要求I至3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治療牙周炎的中藥組合物中藥組合藥物的劑型可以為煎劑、蜜煉丸劑、水合丸劑、膠囊、片劑、滴丸劑、糖漿劑、散齊U、噴霧劑、緩釋藥物、控釋藥物、口服液體藥物、凝膠劑、煎膏劑、浸膏劑、膜劑、牙膏、含漱齊U、牙粉、牙貼膜及牙托,進一步優(yōu)選為煎劑、片劑、噴霧劑、含漱劑、煎膏劑及牙貼膜。
5.權利要求I至4所述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當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煎劑時,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所述組分按比例混合,粉碎并過篩成100目 150目的粉末; 2、將第I步獲得粉末加入冷水中浸泡18小時 30小時,以文火煎煮,煎煮時間為2.5小時 3. 5小時,將煎煮液過濾,獲得第一濾液,所加入的冷水的質(zhì)量是第I步獲得的粉末質(zhì)量的4 6倍; 3、將第2步過濾獲得的濾渣再次加入冷水中,以文火煎煮2小時 3小時,過濾獲得第二濾液,所加入的水的質(zhì)量和第2步中的相同; 4、合并兩次濾液,獲得所述煎劑。
6.權利要求I至4所述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當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片劑時,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按比例稱取甘草,粉碎并過篩成100目 150目的粉末備用; B.將枸杞子、阿膠、赭石、石膏、知母、茯苓、薏苡仁、黃芩和黃芪按比例混合、加水煎煮提取,合并提取液,過濾,靜置,取上層清夜,減壓濃縮成稠膏; C.將南沙參、麥冬、山茱萸、龜甲、骨碎補和菟絲子按比例混合,加乙醇,加熱回流提取,提取液合并,減壓濃縮獲得清膏; D.將A步驟獲得的粉末、B步驟獲得的稠膏和C步驟獲得的清膏混合粉碎并過篩成50目 100目的細粉,加入淀粉和乙醇,加熱濃縮至糊狀,放入烘箱,控制在70°C 90°C,烘干后冷卻,制片、干燥、成型。
7.權利要求I至4所述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當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噴霧劑時,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將枸杞子、阿膠、赭石、石膏、知母、茯苓、薏苡仁、黃芩、黃芪和甘草按比例混合、加水煎煮提取,合并提取液,過濾,靜置,取上層清夜; b.將南沙參、麥冬、山茱萸、龜甲、骨碎補和菟絲子按比例混合,加乙醇,加熱回流提取,提取液合并,過濾,獲得濾液; C.將a步驟獲得的上層清夜和b步驟獲得的濾液混合減壓濃縮,過濾,靜置,與水混合,冷藏,過濾,濾液分裝成噴霧劑。
8.權利要求I至4所述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當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噴霧劑時,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將所述組分和水混合,置于密封的燒瓶內(nèi),在75°C 85°C的水浴下加熱3 5小時,過濾,收集濾液即得。
9.權利要求I至4任一項所述的中藥組合物的給藥方式為口服、外敷或噴霧。
10.一種牙膏,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I至4任一項所述的中藥組合物。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治療牙周炎的中藥組合物,其包括枸杞子、阿膠、南沙參、麥冬、山茱萸、龜甲、骨碎補、菟絲子、赭石、石膏、知母、茯苓、薏苡仁、黃芩、黃芪和甘草。采用這種中藥組合物對患有牙周炎的病人的治療具有療效顯著,標本兼治,扶正祛邪,全面調(diào)整,平衡陰陽,治愈率高,無毒副作用,不易復發(fā),無藥害,成本低等優(yōu)點。
文檔編號A61K8/98GK102698122SQ20121000469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月10日
發(fā)明者劉霞 申請人:劉霞
產(chǎn)品知識
行業(yè)新聞
- 專利名稱:一組花母香通經(jīng)片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組花母香通經(jīng)片。主要由下列藥物組成紅花、香附、白芍、當歸、黃芪、太子參、熟地、雞血藤、菟絲子、益母草、桂枝、鹿角膠。二、技術背景功效溫經(jīng)散寒、補氣養(yǎng)血、活血化瘀。主治閉經(jīng)(身體虛弱
- 專利名稱:一種心磁波組圖及其分析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心磁波組圖及其分析方法。背景技術: 由于心電圖技術在心臟病診斷技術上的局限性,以及弱磁信號測量技術的發(fā)展,近年來心磁圖技術受到廣泛的關注。1901年Einthoven首次測出心電圖
- 一種體外腹水轉流袋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體外腹水轉流袋,包括可容納腹水的袋體(1),袋體(1)一端設有可與腹腔連接的腹腔管(2),另一端設有可與靜脈連接的靜脈管(3),袋體(1)內(nèi)與腹腔管(2)連接的一側設有轉流閥門(1
- 專利名稱:一種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屬于醫(yī)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包括紅豆杉、地膚子、白鮮皮和地骨皮的中藥組合物。背景技術:皮膚病是有關皮膚的疾病,是嚴重影響人民健康的常見病、多發(fā)病之一,如麻風、 疥瘡、真菌病、皮膚細菌感染等
- 專利名稱:治療燒燙傷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燒燙傷的藥,特別是一種治療燒燙傷藥及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不小心或者意外情況,有的人會出現(xiàn)燒傷或燙傷的情 況,給精神和肉體帶來了痛苦,在治療時,通常采用內(nèi)服
- 專利名稱::一種腦靶向抗癌藥物及其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是一種腦靶藥物及其制備方法,更具體的說涉及-J種腦靶向抗癌藥物及其制備方法。背景技術::隨著醫(yī)學的進步,普通傳染病逐漸被控制,惡性腫瘤成為常見且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和生活質(zhì)量的主要疾病
- 專利名稱:基于體位傳感技術的足下垂治療儀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足下垂治療儀,尤其涉及一種基于體位傳感技術的足下垂治 療儀。背景技術:許多患者在患腦中風或其它疾病后,導致神經(jīng)傳導出現(xiàn)阻滯造成足下垂。足下垂 使患者足下垂是小腿部
- 專利名稱:健身錘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健身錘,尤其涉及一種有軟鐵條的健身錘,屬于保健器具技術領域。背景技術:目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 的不斷提高,健身活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本健身錘通過安裝軟鐵條,在敲擊時能增加彈性,從而給
- 專利名稱:一種球毛殼菌及其應用的制作方法一種球毛殼菌及其應用技術領域本發(fā)明屬于產(chǎn)乙酰膽堿酯酶抑制微生物菌株篩選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球毛殼菌及其應用。背景技術:近年來,隨著全世界人口老齡化時代的到來,老年癡呆已成為目前老年醫(yī)學面臨的最嚴峻的
- 專利名稱:牙痛停膠囊及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屬于中藥制劑領域,具體地涉及牙痛停膠囊及制備方法。背景技術:牙痛,是口腔科牙齒疾病最常見的癥狀之一,其表現(xiàn)為牙齦紅腫、遇冷熱刺激痛、面頰部腫脹等。牙痛大多由牙齦炎、牙周炎、蛀牙或折裂牙而導致牙髓
- 樂音導盲拐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一種樂音導盲拐,包括兩個拐杖和一個齒輪,其特征在于兩個拐杖連接與齒輪的中心處,齒輪可自由旋轉,中心處安裝兩橫桿,橫桿上安裝有紅外線對射裝置、電源和報警器。使用時,盲人手握拐杖主體,利用下面接觸地面的齒輪滑動向
- 專利名稱:多軸骨錨固裝置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將穩(wěn)定桿錨固在骨中或椎骨中的多軸骨錨固裝置。所述骨錨固裝置包括錨固元件、用于接收所述骨錨固元件的頭部并且用于接收待連接到所述錨固元件的穩(wěn)定桿的接收部件。所述錨固元件可樞轉地連接到
- 新型站立式偏頭痛診療臺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新型站立式偏頭痛診療臺,屬于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包括診療臺主體,其特征是在診療臺主體上設有診療臺工作開關、固定腳板、扶手支撐架、通電導線、診療臺支撐腿、腦電圖成像桌和旋轉
- 專利名稱::舒胃平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愈慢性胃炎、萎縮性胃炎和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的中成藥。據(jù)現(xiàn)有的資料,公知的胃病用藥“香砂養(yǎng)胃丸”、“香砂六君丸”、“快胃片”、“養(yǎng)胃舒”、“溫胃舒”、“三九胃泰”、“資生丸”、“保合丸”和
- 專利名稱:提高體表靜脈血管清晰度的方法及靜脈血管穿刺觀察儀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醫(yī)學操作的輔助方法及其設備,具體涉及一種能夠提高人體淺表組織及體表靜脈血管清晰度的方法,以及該方法使用的設備一種靜脈血管穿刺觀察儀(體表靜脈血管穿刺
- 專利名稱:牙齒美容殺菌涂層劑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新型牙齒美容美白抗菌涂層劑及其制造方法,屬于口腔清潔用品及牙齒美容技術領域傳統(tǒng)的口腔清潔用品起不到即美容又殺菌作用,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美容牙齒又能殺菌的一種涂層劑。 共制
- 專利名稱:一種動物通用人工紅細胞的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以豬血紅蛋白為基礎的血紅蛋白脂質(zhì)體即一種動物通用人工紅細胞的制備方法,屬于生物醫(yī)學領域。背景技術:輸血是臨床上一項重要的搶救和治療措施,尤其在急救醫(yī)學中的作用是其它任何手段無
- 下肢ip板暗盒固定器的制造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下肢IP板暗盒固定器,包括底板,底板的一側設有暗盒槽,暗盒槽底部與底板相連,暗盒槽側面設有插孔,插孔內(nèi)插有支撐桿,支撐桿上設有暗盒固定扣,支撐桿兩側設有滑槽,暗盒固定扣沿滑槽上下
- 腦膜鉆孔裝置制造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腦膜鉆孔裝置,包括:連接供電電源的單極電刀;以及共軸連接的導電材質(zhì)的鉆頭本體和鉆頭部;所述鉆頭本體上附有絕緣材質(zhì)的第一手持部;所述鉆頭本體的前端突出至所述第一手持部之外。本實用新型的腦膜鉆
- 一種聽診器聽頭集音體的固定件及與集音體的配合結構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醫(yī)療器械,尤其涉及診斷設備的配件,特別是一種聽診器聽頭集音體的固定結構及與集音體的配合結構。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聽診器聽頭集音體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導音孔A
- 專利名稱:一種藥液洗發(fā)露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洗發(fā)露,具體是一種藥液洗發(fā)露。背景技術:市場上現(xiàn)有的洗發(fā)露,大多數(shù)是具有清潔、修復的作用,很少有藥用功能的洗發(fā)露。 發(fā)明內(nèi)容本發(fā)明的目的提供一種藥液洗發(fā)露,不僅能清潔頭發(fā)上的污物,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