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分類
最新文章
- 豪華型引流袋的制作方法
- 一種可用于燒傷的病床的制作方法
- 人參寡糖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的制作方法
- 一種減肥霜及其制備方法
- 可降解多孔硅酸鈣陶瓷生物活性材料的制備方法
- 自動裝卸手術病人的轉運床的制作方法
- 能夠有效治療癰癥初起的中成藥及中藥湯劑的制作方法
- 丹酚酸a組合物用于制備保護腦血管內皮細胞藥物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 治療乳腺病的外用中藥的制作方法
- 骨固定裝置的制作方法
- 靜脈輸液港十字形減壓貼的制作方法
- 一種甲狀腺手術剪刀的制作方法
- 新型改進釋放制劑的制作方法
- 軟膠囊藥物劑型的制作方法
- 基于中草藥的按摩膏及其制備方法
- 眼科應用中吸環(huán)基于浦肯野圖像的對準的制作方法
- 一種預防或治療腹部外科手術后腹脹的藥物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 治療腎病純中藥蜜丸及其制備工藝的制作方法
- 便攜式可更換棉簽頭的棉簽的制作方法
- 一種治療糖尿病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一種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組合物,同時提供該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屬于藥品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心腦血管疾病是高發(fā)病率、高復發(fā)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及并發(fā)癥多的“四高一多”的可怕疾病,越來越嚴重地吞噬著人們的健康與生命,這一嚴峻的現(xiàn)實,使得研究開發(fā)預防與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已刻不容緩。目前對于心腦血管疾病的治療原則以減少血栓形成,減少腦組織壞死,保護腦細胞為主,西醫(yī)藥的治療主要有溶栓劑(尿激酶,鏈激酶等)、抗凝劑(肝素、雙香豆素、華法令、新抗凝片等)、鈣離子拮抗劑(氟桂嗪、尼莫地平、尼卡地平、腦益嗪、硝苯地平、利多氟嗪等),這些藥物大多具有見效快的特點,但出血性疾病、胃腸道反應以及過敏、頭痛、頭暈、惡心、低血壓、皮疹等不良反應時有發(fā)生,故臨床應用非常謹慎,常因病人個體差異應用受限。天然藥物用于心腦血管系統(tǒng)的預防、治療,早就淵遠流長,中成藥治療心腦血管疾病顯示獨特優(yōu)勢,已成為臨床上普遍采用的治療用藥,如補陽還五湯、燈盞花素注射液、注射用燈盞花素、香丹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銀杏注射液、血栓通膠囊、復方丹參片、腦心通膠囊、通心絡膠囊、復方丹參滴丸等,易于為患者所接受,在臨床上頗受歡迎。為了弘揚中華民族積淀五千年的中醫(yī)藥這一瑰寶,也為了迎合“回歸自然”的浪潮,同時發(fā)揮中醫(yī)藥治療心腦血管疾病具有絕對優(yōu)勢的特點,本發(fā)明根據風痰流竄經絡,血脈痹阻,經隧不通,氣不能行,血不能濡,故肢體廢而不用成半身不遂的病因病機,遵“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理,采取活血化瘀通絡之法。以燈盞花素直接入藥,用之化瘀通絡;赤芍味苦微寒,入血分,涼血熱,散瘀血,通經絡,治血熱瘀滯,助燈盞花素以達活血化瘀、散瘀通絡之效,用之為臣。二藥合用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組方有用藥精簡力專、作用途徑直接之長,無偏溫偏涼之弊,有較為明顯的用藥特色。迄今為止,沒有兩者配伍的制劑的報道。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公開一種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組合物,采用燈盞花素與赤芍(或白芍)或其提取物組方制成需要的制劑;針對現(xiàn)有技術,引發(fā)心腦血管病的病理基礎,主要是動脈血管發(fā)生粥樣硬化性改變,它是冠心病、腦中風的主要病因。而本發(fā)明主治病癥之一腦梗塞主要是由于局部腦組織包括神經細胞,膠質細胞和血管由于血液供應缺乏而發(fā)生的壞死引起的腦血管疾?。皇怯捎谀X動脈本身病變,繼發(fā)血液有形成份凝集于血管腔內,造成管腔明顯狹窄或閉塞而又無足夠側支循環(huán)供血,使腦組織發(fā)生缺血性梗塞并出現(xiàn)相應癥狀與體征;或雖無明確腦梗塞,但由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梗塞及其它原因致腦局部血流長時間灌注低下而出現(xiàn)腦供血障礙。文獻資料表明燈盞花素可顯著增加冠脈流量,促進微血管開放,改善微循環(huán),全血粘度、血漿粘度、紅細胞電泳及血小板電泳均有所恢復,具有抗凝血、抗血栓形成及促進纖溶活性作用,改善多種動物模型的腦血管血流狀態(tài)。臨床主要用于腦血栓形成、癱瘓、冠心病及視網膜靜脈阻塞等;赤芍具有增加動物冠脈血流量、抗血小板凝集、抗血栓形成、抗動脈粥樣硬化、抗實驗性心肌缺血、改善微循環(huán)及降低門脈高壓作用,對大鼠神經細胞腦缺血樣損傷,均有顯著的保護作用。臨床用于治療中風先兆癥、腦梗塞、急性腦血栓形成。藥效學試驗結果表明本發(fā)明組方可明顯改善腦栓塞所致大鼠的偏癱體證,縮小腦內梗死面積,減輕腦水腫和神經細胞的繼發(fā)性損害;抑制血小板聚集,對大鼠血液血栓形成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并有明顯的溶栓效果;明顯延長小鼠血液的凝血時間及延長大鼠、凝血酶原時間和部分凝血活酶時間,降低大鼠血纖維蛋白原濃度,具有明顯的活血化瘀作用。組方配比的藥效學試驗結果表明赤芍和燈盞花素二藥合用,具有更強的生理活性。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在于公開這種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包括多種注射劑型和口服劑型,有效避免了目前醫(yī)患用藥的劑型單一帶來的不便,更大程度地滿足臨床醫(yī)生和廣大患者的選擇。
本發(fā)明所述制劑是這樣構成的按照重量組分計算,它由燈盞花素0.1~50份份與赤芍10~10000經提取精制而成;或是由相應重量份燈盞花素與相應重量份藥材經提取后得到的赤芍提取物制作而成。具體地講,按照重量組分計算,它由燈盞花素0.2~20份與赤芍100~5000份經提取精制而成;或是由相應重量份燈盞花素與相應重量份藥材經提取后得到的赤芍提取物制作而成。優(yōu)選處方為按照重量份數計算,它由燈盞花素0.5~10份與赤芍500~2500份經提取精制而成;或是由相應重量份燈盞花素與相應重量份藥材經提取后得到的赤芍提取物制作而成。
本發(fā)明所述的制劑為注射劑和口服制劑;注射劑包括直接用于注射給藥的注射液、需稀釋后用于靜脈滴注的注射用濃溶液、直接供靜脈滴注的靜脈輸液以及用冷凍干燥法或噴霧干燥法制得的注射用無菌粉末和無菌塊狀物;口服制劑包括片劑、分散片、泡騰片、口腔崩解片、膠囊劑、軟膠囊劑、微囊劑、顆粒劑、丸劑、散劑、滴丸劑、緩釋制劑、控釋制劑、口服液體制劑、煎膏劑、浸膏劑、凝膠劑、膜劑及其他藥劑學上所有可以接受的劑型。優(yōu)選的劑型為直接用于注射給藥的注射液、需稀釋后用于靜脈滴注的注射用濃溶液、直接供靜脈滴注的靜脈輸液以及用冷凍干燥法或噴霧干燥法制得的注射用無菌粉末和無菌塊狀物、滴丸劑、膠囊劑、軟膠囊劑、口腔崩解片、片劑、微丸劑、分散片或顆粒劑。
所述的制劑中含有苷類成分和黃酮類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計算,其中苷類成分的含量不低于制劑中扣除輔料量和水分量后的總固體量的1%;野黃芩苷的含量應為制劑中標示量的80%~120%,注射制劑中的苷類成分、野黃芩苷和其他所有可測成分之和不低于制劑中扣除輔料量和水分量后的總固體量的25%。
本發(fā)明所述的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組合物的制備方法是取赤芍,加入水或乙醇提取,提取液濃縮干燥得藥材粗提物,也可進一步采用水沉、醇沉、有機溶劑萃取法、絮凝沉淀法、柱層析法的一種或幾種聯(lián)合使用進行適當精制,得藥材精提物,將藥材粗提物或藥材精提物與燈盞花素混勻,制備成不同的制劑。
具體說本發(fā)明所述的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組合物的制備方法是取赤芍,加水煎煮1~5次,合并提取液,濃縮,加入乙醇醇沉,回收乙醇,濃縮,干燥得赤芍提取物,將赤芍提取物和燈盞花素混合均勻,加入輔料制備成不同的制劑。
注射劑是這樣制備的取赤芍加5~15倍水煎煮1~5次,每次0.5~4小時,合并提取液,濃縮至60℃時測定相對密度為1.05~1.15,加入乙醇醇沉兩次,第一次使含醇量為50%~70%,第二次使含醇量為80%~90%,回收乙醇濃縮至60℃時測定相對密度為1.05~1.15,干燥得赤芍提取物,將赤芍提取物和燈盞花素混合均勻,加入不同的輔料制備成各種注射劑。
凍干無菌塊狀物是這樣制備的取赤芍加10倍水煎煮3次,每次1.5小時,合并提取液,濃縮至60℃時測定相對密度為1.05~1.15,加入乙醇醇沉兩次,第一次使含醇量為60%,第二次使含醇量為80%,回收乙醇濃縮至60℃時測定相對密度為1.05~1.15,干燥得赤芍提取物;將赤芍提取物與燈盞花素混合均勻,加注射用水攪拌使之溶解,煮沸后加入0.2%(W/V)的針用活性炭,保持微沸20分鐘,稍冷過濾,濾液加注射用水至規(guī)定量,調pH值6.5~7.5,煮沸,冷藏(4℃)過夜,粗濾、精濾;將注射用甘露醇加注射用水配制成120mg/ml溶液,與上述濾液混勻,粗濾,精濾,分裝,溫度-45℃,預凍時間10h,開始抽真空,并在12~72小時內逐步差速梯度升溫至10℃,保持2h,升溫至20℃,保持2h,即得。
所述的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組合物的制劑中所采用的輔料包括甘露醇、半乳糖、甘氨酸、葡萄糖、氯化鈉、右旋糖酐、甘油、乙醇、丙二醇、聚乙二醇、山梨醇、吐溫、泊洛沙姆、糊精、淀粉、CMC-Na、維晶纖維素、低取代羥丙基纖維素、甘草炭、甜菊苷、大豆油、山梨醇、滑石粉、蜂蠟、改性淀粉、硬脂酸鎂、二甲基硅油、液體石蠟中的一種或幾種。
本發(fā)明涉及的赤芍提取物還可以是市售的或者采用其他制備方法制備得到的;赤芍及其提取物還可以是相同比例的白芍及其提取物。
現(xiàn)有技術中,西醫(yī)學對心腦血管的診斷標準尚存諸多爭議,對動脈硬化發(fā)生的機理尚未完全弄清,目前比較公認的學說有“損傷應答學說”、“脂質浸潤學說”、“血栓學說”、“細胞凋亡學說”等等,但各自都有許多不能解釋的現(xiàn)象。因此,臨床治療仍停留于對癥處理,如調脂、降低血壓、擴張血管、控制血糖、溶栓、改善營養(yǎng)代謝、改善微循環(huán)等。中醫(yī)在治療腦梗塞方面較西醫(yī)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治療原則以減少血栓形成,減少腦組織壞死,保護腦細胞為主,可在人體的“多靶點”上發(fā)揮作用,有利于人體機體功能的恢復,尤其是在調整體內環(huán)境、改善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方面均有有較好的療效,可使患者的頭暈、頭痛、肢麻、乏力、納呆,甚至言語謇澀、偏癱等癥狀明顯好轉。本發(fā)明采用燈盞花素和赤芍(或白芍)藥材或其提取物組方制成制劑,發(fā)揮二者的協(xié)同增效功能。燈盞花素可顯著增加冠脈流量,促進微血管開放,改善微循環(huán),全血粘度、血漿粘度、紅細胞電泳及血小板電泳均有所恢復,具有抗凝血、抗血栓形成及促進纖溶活性作用,改善多種動物模型的腦血管血流狀態(tài),赤芍味苦微寒,入血分,涼血熱,散瘀血,通經絡,治血熱瘀滯,助燈盞花素活血化瘀、散瘀通絡之效。兩者合用與燈盞花素單方制劑比較,具有更強的活血化瘀,通經活絡之效。藥理研究表明本發(fā)明組方具有抗凝血、抗血栓形成、調脂、軟化血管、降低血壓、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huán)、神經細胞缺血損傷的保護等作用,這些作用均有助于人體機體功能的恢復,此外,尚可彌補西藥在毒副反應、并發(fā)癥方面的不足。同時還可以用于治療腎病綜合癥,病毒性心肌炎、糖尿病周圍性病變等疾病。
申請人進行了以下一系列實驗,以證明本發(fā)明提供的藥物的有效的效果。
實驗例1藥物組方試驗研究數據與專利1一致?(1)對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變性影響
Wistar種大鼠,雌雄各半,體重300g左右??瞻讓φ战M每天生理鹽水灌胃,連續(xù)7天。第七天停食,次晨檢測。模型組每天生理鹽水灌胃,連續(xù)7天,于第七天皮下注射腎上腺素0.8ml/kg共2次,兩次間隔4小時,在二次注射腎上腺素之間(前后各間隔2小時)將大鼠浸入冰水內5分鐘。處置后停食,次晨檢測。實驗組共分三組,一組燈盞花素組,一組赤芍組,一組本發(fā)明組,每天各15g/kg灌胃,連續(xù)7天。于第七天按上述方法復制血瘀模型,停食后次晨檢測。頸動脈取血,肝素鈉抗凝,檢測血流變各指標。見表1。
表1 對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血液流變性影響
由表1可知,燈盞花素組、赤芍組均可使血瘀模型之粘、濃、凝減輕,說明兩藥都有活血、解聚作用,兩藥聯(lián)合后具有明顯的協(xié)同作用,使血瘀模型組的粘、濃、凝明顯減輕,比單一用藥效果更加明顯。
(2)對花生四烯酸誘導大鼠急性腦缺血治療作用大鼠,雌雄各半,體重220~320g,氨胺酮麻醉(0.2ml/100g),手術切開枕顳部皮膚,鉆孔安置腦電極,準備記錄皮層腦電圖用。手術分離頸內動脈,頸外動脈和頸總動脈。結扎頸外動脈和頸總動脈的近心端,向遠心端插入肝素抗凝管并固定。待動物狀態(tài)穩(wěn)定后從頸內動脈插管內緩慢注入花生四烯酸鈉(0.25~0.30mg/kg),觀察腦電頻率和振幅的變化。待腦電頻率減慢,腹腔注射該發(fā)明制劑,阿司匹林,對照組給予生理鹽水。結果見表2~3。
表2 對實驗性腦缺血大鼠血小板聚集性的影響
表3 對實驗性腦缺血大鼠指標的影響
實驗例2提取精制工藝研究本發(fā)明人在研制過程中,參照文獻中有關赤芍或白芍藥材的提取精制工藝報道,本申請人進行了一系列實驗確定其最佳提取精制工藝。
(1)赤芍提取溶劑研究取赤芍細粉,分別用90%乙醇、70%乙醇、50%乙醇回流提取,水煎煮提取,以芍藥苷含量為評價指標。結果見表4。
表4 不同溶劑提取工藝比較
由表4可知,提取溶劑以70%乙醇含量最高,水次之,但經方差分析無顯著性差異,考慮生產實際選用水作溶劑。
表5 不同回流次數所得浸膏芍藥苷含量
由表5可知,提取3次后芍藥苷提取率已基本恒定,考慮生產成本,故選定提取3次為最佳提取次數。
表6 不同提取時間所得浸膏中芍藥苷含量比較
由表6可知,提取1.5h芍藥苷含量已變化不大,考慮工時,選定提取1.5h為最優(yōu)提取時間。
表7 加水量考察結果表
由表7可見加水量為13、13、13倍時芍藥苷提取率最高;加水量為8、8、8倍量時芍藥苷提取率最低;但綜合考慮溶劑用量、提取率和能源消耗,在保證有效成分提取充分的前提下,為了節(jié)約成本,確定提取最優(yōu)加水量為每次10倍量。
(2)精制工藝研究本申請人進行了不同型號大孔吸附樹脂對赤芍總苷比吸附量的研究。比吸附量(吸附芍藥苷量與干樹脂重量比值)=(為上柱液中芍藥苷的量-為過柱流出液中芍藥苷的量-為水洗脫液中芍藥苷的量)/干樹脂的重量。
精制方法的比較正丁醇萃取液法精密量取赤芍提取物,用水飽和的正丁醇振搖提取3次,合并正丁醇液,蒸干,殘渣加甲醇使溶解;大孔樹脂法精密量取赤芍提取液,加到已處理好的ZTC-1型樹脂柱上,用水沖洗后,再用60%乙醇洗脫,收集洗脫液至流出液無色為止。結果見表8。
表8 精制方法篩選
由表4可以看出,選擇大孔樹脂提取率高。
表9 樹脂型號篩選
表9表明相比較而言,ZTC-1型樹脂對芍藥苷的吸附量更大一些,因此我們確定用ZTC-1型樹脂為最優(yōu)方案。
實驗例3注射劑工藝研究(1)溶液pH考察為適應人體生理需要,同時考慮藥液中各類成分的性質,本申請人考察了藥液的pH值。選擇溶液外觀、野黃芩苷含量和澄明度作為評價指標。
試驗方法及結果按處方量投料并按上述條件處理后,將濃縮液混合均勻,濾過,加水至1000ml,調pH值,當達到下表所示的不同pH值時,煮沸后靜置過夜,觀察在不同pH值條件下外觀性狀的變化。實驗結果見表10。
表10 配液pH值的考察(以溶液外觀為考察指標)
表10結果表明,藥液煮沸后pH值在6.5以下的樣品出現(xiàn)沉淀,pH值在7.5以上的樣品顏色明顯加深,pH值為6.5~7.5的藥液相對比較穩(wěn)定,外觀沒有明顯變化。下面從野黃芩苷含量進行評價。結果見表11。
表11 配液pH值的考察(以野黃芩苷為考察指標)
由表11可知,藥液在pH值6.5-8.0之間,煮沸前后,指標成分野黃芩苷含量沒有太大變化。下面從澄明度方面進行驗證,本申請人考察了不同pH值的注射液30℃放置3個月的穩(wěn)定性,結果見表12。
表12 配液pH值的考察(以澄明度為考察指標)
由表12可知,藥液在pH6.5~7.5之間,澄明度較好,綜合上述藥液的外觀性狀和野黃芩苷的含量變化,確定配液時藥液的pH值調在6.5~7.5之間。
(2)凍干粉針支架劑種類的篩選支架劑種類影響凍干粉針的成型,故首先對此進行了篩選。結果見表13。
表13 支架劑種類篩選
由表13可知,在所篩選的輔料中,從成品率、成型狀況和樣品的復溶性角度考察,使用甘露醇的效果好于其它幾種輔料,但是其它輔料也可以成型,只是成品率較甘露醇稍差,同時考慮盡量減少添加過多輔料,因此最優(yōu)方案選擇單獨使用甘露醇作為支架劑。
(3)冷凍干燥條件篩選冷凍干燥是一個比較漫長的干燥過程,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一個理想的凍干條件不但可以節(jié)約大量能源,同時還可以縮短工時,因此我們對干條件進行優(yōu)化篩選。具體條件篩選見表14。
表14 冷凍干燥條件篩選
實驗結果顯示條件I、II和III制得的成品外觀性狀和水分含量均符合標準。但是相對而言,條件II成品率稍低,條件III耗能較大,考慮到生產的實際情況,最終選定總體用時較短的條件I,即冷凍干燥條件為預凍溫度-45℃,預凍時間10h;-40℃抽真空,保持8h;再升溫至-30℃,保持8h;升溫至-20℃,保持8h;升溫至-10℃,保持5h;升溫至0℃,保持5h;升溫至10℃,保持2h;升溫至20℃,保持2h,即得成品。
具體的實施方式(份為重量單位,如噸、千克、克)實施例1制備赤芍提取物取赤芍10份取赤芍加10倍水煎煮3次,每次1.5小時,合并提取液,濃縮至60℃時測定相對密度為1.05~1.15,加入乙醇醇沉兩次,第一次使含醇量為60%,第二次使含醇量為80%,回收乙醇濃縮至60℃時測定相對密度為1.05~1.15,干燥得赤芍提取物。
實施例2制備赤芍提取物赤芍1000份取赤芍的細粉,置圓底燒瓶內,以8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5小時,提取液過濾,減壓回收至干,殘渣以適量水加熱溶解,抽濾,濾液減壓濃縮成60℃時測定相對密度為1.05~1.15的浸膏,低溫真空干燥,得赤芍提取實施例3制備赤芍提取物赤芍3000份取赤芍,粉碎成粗粉,加12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2h,合并煎煮液,加乙醚脫酯,水層通過離子交換樹脂去無機雜質及有機酸類,再通過D140型大孔樹脂吸附柱,用3倍量35%乙醇為洗脫液,收集洗脫液,濃縮得赤芍提取物。
實施例4制備赤芍提取物赤芍5000份取赤芍,粉碎成粗粉,加水煎煮3次,加水量依次是13、10、10倍量,每次1.5h,合并提取液,濃縮,使1ml相當于原藥材1~2g,依次加50%乙醇、75%乙醇、95%乙醇沉淀,過濾,濾液回收乙醇后,通過已經處理好的D101型大孔吸附樹脂,用60%乙醇洗脫,收集洗脫液至流出液無色得赤芍提取物。
實施例5制備自芍提取物白芍100份白芍粗粉用20倍量80%乙醇浸泡12小時,滲漉提取,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至60℃時測定相對密度為1.05~1.15,加2倍水溶解,濾過,濾液用等量乙酸乙酯萃取,合并乙酸乙酯液,減壓回收溶劑,干燥即得白芍提取物。
實施例6制備白芍提取物白芍10000份取白芍,粉碎成過3號篩的粗粉,用0.7倍量50%乙醇浸潤0.5h后均勻裝入滲漉筒中,邊裝邊壓(以防產生裂隙或氣泡),裝畢在頂端壓一重物,加入50%乙醇,浸泡6h,流出速度為2mL/min下滲漉提取,收集滲漉液,將滲漉液減壓回收至干,置于真空干燥箱60℃干燥,即得白芍提取物。
實施例7燈盞花素0.1份 赤芍10份取赤芍加10倍水煎煮3次,每次1.5小時,合并提取液,濃縮至60℃時測定相對密度為1.05~1.15,加入乙醇醇沉兩次,第一次使含醇量為60%,第二次使含醇量為80%,回收乙醇濃縮至60℃時測定相對密度為1.05~1.15,干燥得赤芍提取物;將赤芍提取物與燈盞花素混合均勻,加注射用水攪拌使之溶解,煮沸后加入0.2%(W/V)的針用活性炭,保持微沸20分鐘,稍冷過濾,濾液加注射用水至規(guī)定量,調pH值6.5~7.5,煮沸,冷藏(4℃)過夜,粗濾、精濾;將注射用甘露醇加注射用水配制成120mg/ml溶液,與上述濾液混勻,粗濾,精濾,分裝,溫度-45℃,預凍時間10h,開始抽真空,并在12~72小時內逐步差速梯度升溫至10℃,保持2h,升溫至20℃,保持2h,即得凍干無菌塊狀物。經檢測,制劑中的苷類成分、野黃芩苷和其他所有可測成分之和占制劑中扣除輔料量和水分量后的總固體量的26%。
實施例8燈盞花素10份 赤芍提取物2500份取燈盞花素加入到一定量注射用水中,加入檸檬酸鈉或碳酸氫鈉或碳酸鈉調節(jié)pH值為7~7.5使溶解,再取赤芍提取物,加注射用水攪拌使之溶解,加入到上述燈盞花素溶液中,混合均勻,調節(jié)pH值為6.5~7.5,加入0.1%經活化的針用活性炭,煮沸吸附,除炭,精濾,濾液加注射用水至規(guī)定量,在4℃冷藏過夜,粗濾、精濾,分裝到安瓿瓶中,滅菌,分裝,即得注射用濃溶液或直接用于注射給藥的小容量注射液。
實施例9燈盞花素0.5份 赤芍500份赤芍粗粉用10倍量80%乙醇熱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時,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濃縮至60℃時相對密度為1.05~1.15,真空干燥即得赤芍提取物,加3倍量注射用水攪拌使之溶解,濾過,濾液保留;取燈盞花素加入到一定量注射用水中,加入檸檬酸鈉或碳酸氫鈉或碳酸鈉調節(jié)pH值為7~7.5使溶解,將上述兩種溶液混合均勻,加入規(guī)定量的葡萄糖,調節(jié)pH值為6.5~7.5,加入0.3%經活化的針用活性炭,煮沸吸附,除炭,5℃放置過夜,精濾,濾液加注射用水至規(guī)定量,分裝,滅菌,即得葡萄糖靜脈輸液劑。
實施例10燈盞花素0.2份 赤芍100份取赤芍加10倍水煎煮3次,每次1.5小時,合并提取液,濃縮至60℃時測定相對密度為1.05~1.15,加入乙醇醇沉兩次,第一次使含醇量為60%,第二次使含醇量為80%,回收乙醇濃縮至60℃時測定相對密度為1.05~1.15,干燥得赤芍提取物;取燈盞花素加入到一定量注射用水中,加入檸檬酸鈉或碳酸氫鈉或碳酸鈉調節(jié)pH值為7~7.5使溶解,取赤芍提取物,加注射用水攪拌使之溶解,加入到上述燈盞花素溶液中,混合均勻,加入規(guī)定量的氯化鈉,調節(jié)pH值為6.5~7.5,加入0.5%經活化的針用活性炭,煮沸吸附,除炭,4℃放置過夜,精濾,濾液加注射用水至規(guī)定量,分裝,滅菌,即得氯化鈉輸液劑。經檢測,制劑中苷類成分的含量占扣除輔料量和水分量后的總固體量的1.1%實施例11燈盞花素50份 赤芍提取物10000份取燈盞花素、赤芍提取物和改性淀粉人工拌混,再置高速粉碎機中強烈拌混,然后加入經80目過篩的糊精,置V型混和機中混合2小時左右,藥粉混勻后,加入30%乙醇制成軟材,用搖擺式制粒機經20目尼龍篩制粒,60-70℃干燥,干燥后用16目篩整粒,加入硬脂酸鎂混勻,壓片,即得片劑。
實施例12燈盞花素20份 白芍提取物3000份取燈盞花素、白芍提取物人工拌混,再置高速粉碎機中強烈拌混,用90%乙醇制粒,干燥,加糊精適量,拌勻,制成顆粒,真空干燥,分裝,即得顆粒劑。
實施例13燈盞花素30份 赤芍8000份取赤芍細粉,置圓底燒瓶內,以8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5小時,提取液過濾,減壓回收至干,殘渣以適量水加熱溶解,抽濾,濾液加入一預先準備好的大孔吸附樹脂上(干膏和樹脂的比例為1∶15~20),慢慢滴加完后,先用水洗脫至還原糖的反應呈陰性,改用40%乙醇洗脫,最初部分單獨收集,后繼續(xù)收集40%乙醇洗脫液,最后部分單獨收集。合并中間40%乙醇洗脫液,減壓濃縮成浸膏,低溫真空干燥,得赤芍提取物,加入燈盞花素和適量淀粉人工拌混后,置高速粉碎機中強烈拌混,混勻后的藥粉加入2倍量聚乙二醇4000,混合均勻,75~85度加熱熔融,攪拌均勻,轉移至滴丸機,以二甲基硅油為冷卻劑,滴制,收集滴丸,除去表面的二甲基硅油,即得滴丸劑。
實施例14燈盞花素0.5份 赤芍提取物500份取燈盞花素和赤芍提取物人工拌混,再置高速粉碎機中強烈拌混,混勻后的藥粉加淀粉、硬脂酸鎂適量,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裝入膠囊,即得膠囊劑。
實施例15燈盞花素0.1份 白芍10000份取白芍,粉碎成粗粉,用0.7倍量50%乙醇浸潤0.5h后均勻裝入滲漉筒中,邊裝邊壓(以防產生裂隙或氣泡),裝畢在頂端壓一重物,加入50%乙醇,浸泡6h,流出速度為2mL/min下滲漉提取,收集滲漉液,將滲漉液減壓回收至干,置于真空干燥箱60℃干燥,得白芍提取物,加入燈盞花素和適量改性淀粉,置高速粉碎機中強烈拌混,以蜂蠟為助懸劑,大豆油為稀釋劑,滴制法制丸,即得軟膠囊劑實施例16燈盞花素10份 赤芍提取物800份取燈盞花素和赤芍提取物人工拌混,再置高速粉碎機中強烈拌混,加入甘露醇、甜菊苷適量,壓制成片,即得口崩片。
實施例17燈盞花素0.5份 赤芍提取物100份取燈盞花素和赤芍提取物人工拌混,再置高速粉碎機中強烈拌混,混勻后的藥粉加入乙醇,滾圓法制丸,再用甘草炭包衣即得微丸劑。
實施例18燈盞花素10份 白芍提取物500份取燈盞花素和白芍提取物人工拌混,再置高速粉碎機中強烈拌混,混勻后的藥粉加入適量CMC-Na與低取代羥丙基纖維素混勻,加水濕潤,制料、整粒,壓片,即得分散片。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組分計算,它由燈盞花素0.1~50份與赤芍1~10000份經提取精制而成;或是由相應重量份燈盞花素與相應重量份藥材經提取后得到的赤芍提取物制作而成。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組分計算,它由燈盞花素0.2~20份與赤芍100~5000份經提取精制而成;或是由相應重量份燈盞花素與相應重量份藥材經提取后得到的赤芍提取物制作而成。
3.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數計算,它由燈盞花素0.5~10份與赤芍500~2500份經提取精制而成;或是由相應重量份燈盞花素與相應重量份藥材經提取后得到的赤芍提取物制作而成。
4.按照權利要求1~3任意一項所述的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本發(fā)明所述的制劑為注射劑和口服制劑;注射劑包括直接用于注射給藥的注射液、需稀釋后用于靜脈滴注的注射用濃溶液、直接供靜脈滴注的靜脈輸液以及用冷凍干燥法或噴霧干燥法制得的注射用無菌粉末和無菌塊狀物;口服制劑包括片劑、分散片、泡騰片、口腔崩解片、膠囊劑、軟膠囊劑、微囊劑、顆粒劑、丸劑、散劑、滴丸劑、緩釋制劑、控釋制劑、口服液體制劑、煎膏劑、浸膏劑、凝膠劑、膜劑及其他藥劑學上所有可以接受的劑型。
5.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的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制劑中含有苷類成分和黃酮類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計算,其中苷類成分的含量不低于制劑中扣除輔料量和水分量后的總固體量的1%;野黃芩苷的含量應為制劑中標示量的80%~120%,注射劑中的苷類成分、野黃芩苷和其他所有可測成分之和不低于制劑中扣除輔料量和水分量后的總固體量的25%。
6.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的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取赤芍,加入水或乙醇提取,提取液濃縮干燥得藥材粗提物,也可進一步采用水沉、醇沉、有機溶劑萃取法、絮凝沉淀法、柱層析法的一種或幾種聯(lián)合使用進行適當精制,得藥材精提物,將藥材粗提物或藥材精提物與燈盞花素混勻,制備成不同的制劑。
7.按照權利要求6所述的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取赤芍,加水煎煮1~5次,合并提取液,濃縮,加入乙醇醇沉,回收乙醇,濃縮,干燥得赤芍提取物,將赤芍提取物和燈盞花素混合均勻,加入輔料制備成不同的制劑。
8.按照權利要求7所述的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注射劑是這樣制備的取赤芍加5~15倍水煎煮1~5次,每次0.5~4小時,合并提取液,濃縮至60℃時測定相對密度為1.05~1.15,加入乙醇醇沉兩次,第一次使含醇量為50%~70%,第二次使含醇量為80%~90%,回收乙醇濃縮至60℃時測定相對密度為1.05~1.15,干燥得赤芍提取物,將赤芍提取物和燈盞花素混合均勻,加入不同的輔料制備成各種注射劑。
9.按照權利要求7所述的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凍干無菌塊狀物是這樣制備的取赤芍加10倍水煎煮3次,每次1.5小時,合并提取液,濃縮至60℃時測定相對密度為1.05~1.15,加入乙醇醇沉兩次,第一次使含醇量為60%,第二次使含醇量為80%,回收乙醇濃縮至60℃時測定相對密度為1.05~1.15,干燥得赤芍提取物;將赤芍提取物與燈盞花素混合均勻,加注射用水攪拌使之溶解,煮沸后加入0.2%(W/V)的針用活性炭,保持微沸20分鐘,稍冷過濾,濾液加注射用水至規(guī)定量,調pH值6.5~7.5,煮沸,冷藏(4℃)過夜,粗濾、精濾;將注射用甘露醇加注射用水配制成120mg/ml溶液,與上述濾液混勻,粗濾,精濾,分裝,溫度-45℃,預凍時間10h,開始抽真空,并在12~72小時內逐步差速梯度升溫至10℃,保持2h,升溫至20℃,保持2h,即得。
10.按照權利要求6~9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劑中所采用的輔料包括甘露醇、半乳糖、甘氨酸、葡萄糖、氯化鈉、右旋糖酐、甘油、乙醇、丙二醇、聚乙二醇、山梨醇、吐溫、泊洛沙姆、糊精、淀粉、改性淀粉、CMC-Na、維晶纖維素、低取代羥丙基纖維素、甘草炭、甜菊苷、大豆油、山梨醇、滑石粉、蜂蠟、硬脂酸鎂、二甲基硅油、液體石蠟中的一種或幾種。
11.按照權利要求6~9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赤芍提取物還可以是市售的或者采用其他制備方法制備得到的;赤芍及其提取物還可以是相同比例的白芍及其提取物。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由燈盞花素和赤芍(或白芍)或其提取物組方,制備成注射制劑和口服制劑等藥劑學上允許的制劑,本發(fā)明所述制劑經試驗表明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活絡之功效,不僅可用于治療心腦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腦中風及中風后遺癥等疾病,還可以用于治療腎病綜合癥,病毒性心肌炎、糖尿病周圍性病變等疾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產品安全,穩(wěn)定可控,適合長期服用。
文檔編號A61K31/7048GK1931248SQ20051010276
公開日2007年3月21日 申請日期2005年9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9月14日
發(fā)明者于文風 申請人:北京奇源益德藥物研究所
產品知識
行業(yè)新聞
-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飲食不節(jié)型賁門炎的中藥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中藥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更具體的講是一種治療飲食不節(jié)型賁門炎的中藥制備方法。背景技術:目前治療飲食不節(jié)型賁門炎,一般采用:1、枸櫞酸鉍鉀:①禁忌證:對本藥過敏者、嚴重腎功能不
- 一種新型手術刀柄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手術刀柄,屬于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一種新型手術刀柄包括刀柄,刀柄上設有限位凸臺和滑槽,滑槽為一梯形槽,在滑槽內安裝有U型滑桿,U型滑桿前端呈弧型,其上設有一螺紋孔,球頭螺栓螺紋
-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口臭的漱口藥劑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口臭的漱口藥劑,屬中藥領域。 背景技術:口臭于健康的人士頗為普遍,而早上起床時更會特別明顯。早晨起床后 口干、口苦、口腔有異味、口腔潰瘍或胃火偏盛、消化不良、便秘等癥狀。
- 專利名稱:高溫保健陶瓷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含有麥飯石的耐急熱高溫的陶瓷組合物。原有的高溫陶瓷的熱穩(wěn)定性差,加熱陶瓷時需緩慢升溫,倘若急劇加熱或熱源緊貼陶瓷加熱,如電熱膜加熱,陶瓷會產生炸裂而損壞。近年重新開發(fā)的麥飯石資源,富含人體
- 專利名稱:一種安裝牙線的裝置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潔牙用具,特別涉及一種安裝牙線的裝置。背景技術:在現(xiàn)有技術中,安裝牙線的裝置通常由支架和牙線組成,牙線穿過支架并固定在支架上,通過手持支架并將裝壓線的部分和牙線伸入口中,利用
- 一種防漏透氣紙尿褲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防漏透氣紙尿褲,包括水面層、導流層、立體護圍層、吸收層和不透水底層,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層的上表面設有沿面層長度方向延伸的導流面料,所述導流層是45mm×75g的粗纖維層,所述立體護
- 專利名稱:一種具有防護功能的高頻電刀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屬于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具有防護功能的高頻電刀。 背景技術:目前在臨床中廣泛使用的電刀的工作原理是當高頻電流通過人體組織時,由于每一振蕩的電脈沖時間極短,離子很難
- 新型多功能醫(yī)用護理臺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新型多功能醫(yī)用護理臺,屬于醫(yī)療用具【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包括本身主體框架,其特征是在本身主體框架上方設有護理安全扶架,護理安全扶架上方設有提示器,本身主體框架右側設有檢疫調控板,檢疫
- 專利名稱: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質控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質控方法,屬于藥品的技術領域。背景技術:目前,我國每年心腦血管病死亡約400萬人,占死亡人數的35以上,已成為威脅
- 專利名稱:一種復方沙棘雙嘧片及其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藥物制劑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復方沙棘雙嘧片及其制備方法。背景技術:沙棘{fUppophae rhamnoides Linn.)為胡頹子科沙棘屬,是一種落葉性灌木或喬木,沙棘的地理分
- 專利名稱:磁性毫針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入一種針灸針具,特別是一種能將毫針與磁療的功能特點有機地結合起來的磁性毫針。目前使用的針灸毫針,是用于針刺穴位治療多種疾病的傳統(tǒng)針具,在我國發(fā)展至今已有數千年歷史,多年來在臨床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
- 一種醫(yī)務護理用流食裝置制造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yī)務護理用流食裝置,包括筒體、筒蓋、旋轉出料斗、導管和流量調節(jié)器,筒體的上端開口,其下端通過底板封閉,筒蓋通過螺紋設置在筒體的上端,所述旋轉出料斗套設在筒體的下端,且旋轉出料斗可自
- 專利名稱:自適應整體密封墊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屬于醫(yī)療護理裝置,特別是一種排泄物集便器用的自適應整體密封墊。背景技術:排泄物處理設備是醫(yī)療和護理中常用的一種設備,目前市場上的大小便排泄物處理器包括由主機、收集箱和直接接觸人體并收集排泄
- 專利名稱:帶可充氣氣囊的氧飽和度探測裝置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yī)療器械,尤其涉及帶可充氣氣囊的氧飽和度探測裝置。 背景技術:無創(chuàng)脈搏血氧飽和度監(jiān)測技術已廣泛應用于手術室、重癥監(jiān)護室、急救病房等領域,它具有安全可靠、連續(xù)實時及
- 一種集多種功能于一體的便攜式診療箱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集多種功能于一體的便攜式診療箱,包括箱體,所述箱體包括相互活動連接的箱體底蓋和箱體上蓋;所述箱體底蓋上安裝有收納盒、檢測接口、開關按鈕、備用電池和電源線;所述箱體上
- 易更換的雙套式引流管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創(chuàng)傷口引流器或類似物,尤其是涉及一種易更換的雙套式引流管,屬于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它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雙套式引流管更換困難的技術問題,本雙套式引流管包括外管以及套設于外管內的內管,在
- 專利名稱:緩釋注射劑用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將生理活性蛋白質封入生物降解性高分子物質中的緩釋注射劑用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更詳細是涉及由生理活性蛋白質和糖類組成的、粒徑在10μm以下的粒子占90%以上的噴霧干燥微粉末均勻地分散
- 專利名稱:有效治療小兒腹瀉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中藥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有效治療小兒腹瀉的中藥組合物。背景技術:小兒腹瀉,是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瀉為主的一組疾病。主要特點為大便次數增多和性狀改變,可伴有發(fā)熱、嘔吐、腹
- 一種熱凝切割鉗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熱凝切割鉗,包括連接至交流電源的換能器,換能器的熱能輸出端連接至熱凝刃;熱凝刃為一對,分別設置于上鉗體和下鉗體的對側,且熱凝刃均為雙層,兩層熱凝刃之間均固定有用于切割血管和組織的刀片;鉗
- 一種雙腔體多層過氧化氫滅菌的制造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雙腔體多層過氧化氫滅菌機,包括兩個獨立的滅菌腔體,所述各滅菌腔體上分別設相對的進口閘門和出口閘門,各滅菌腔體內分別設有多層托盤機構和與多層托盤機構連接的升降機構,實現(xiàn)多層托盤機
- 一種霧化吸入器的制造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霧化吸入器,其包括霧化器主機及與其相連的輸送管,輸送管尾端連接有一球囊,球囊的另一端通過一螺旋管連接有鼻罩;球囊的進氣端設有進氣鴨嘴閥,而排氣端則安設有排氣鴨嘴閥;螺旋管的管壁為塑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