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分類
最新文章
- 一種保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 中藥口服液加工裝置制造方法
- 一種殺菌蜂蜜敷料的制備方法
- 治療骨質病的中藥及制作方法
- 一種拉米夫定片劑及制備方法
- 治療肝臟惡性腫瘤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
- 一種方便可攜帶多支體溫計裝置的制作方法
- 一種頭孢克肟顆粒及其制備方法
- 體外反搏褲的制作方法
- 多功能創(chuàng)新靈活型放射原理治療儀的制作方法
- 一種醫(yī)用創(chuàng)傷修復高分子生物材料的制作方法
- 多角度螺釘定位器的制造方法
- 肛腸自適應生物反饋系統(tǒng)及其測壓導管的制作方法
- 含藥物聚合物復合物的味掩蔽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 可視通氣插管喉鏡的制作方法
- 醫(yī)用靜脈點滴枕墊的制作方法
- 能夠抑制肝癌生長轉移的靶向多肽spscvlp及用途的制作方法
- 新型生理活性物質的制作方法
- 褪黑素緩釋制劑及其生產工藝的制作方法
- 簡易型脫臭裝置的制作方法
一種預防或治療兒童麻風潰瘍的中藥組合物及其應用的制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預防或治療兒童麻風潰瘍的中藥組合物及其應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中藥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預防或治療兒童麻風潰瘍的中藥組合物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麻風病是一種毀容殘肢的疾病,歷史上在世界范圍內曾經到處可見,甚至《圣經》 里也曾提到過麻風病?;颊呱砩峡啥嗵幇l(fā)生潰瘍,由于損害不能恢復可導致殘疾。兒童最容易患這種病,感染這種病后要過2-7年才會發(fā)病。麻風病有如下主要癥狀(1)肌肉潰瘍;腳底穿洞;(3)不能合眼(兔眼);(4)鷹爪指;(5)鞍鼻;(6)手斷腳斷;(7)眉毛脫失; (8)神經粗大;(9)皮膚顆顆;(10)獅子臉。中醫(yī)認為由于體虛感受山嵐瘴癘之風邪,或經常接觸患者及其污染之廁所、床、 被、衣服、用具等,感染癘氣,襲人血脈,客于經絡,留而不去,與血氣相干,致營衛(wèi)不和,淫邪散溢而發(fā)。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通過對傳統(tǒng)中藥藥理進行研究后重新組方,提供了一種療效更好、見效快,毒副作用小的預防或治療兒童麻風潰瘍的中藥組合物及醫(yī)藥用途。該中藥組合物在創(chuàng)面修復增值期具有促進創(chuàng)面收縮、肉芽生長及創(chuàng)面微循環(huán)再生作用,能增加創(chuàng)面堿性成纖維生長因子水平,促進創(chuàng)面膠原的合成和上皮的生長,可顯著促進麻風潰瘍愈合。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
一種預防或治療兒童麻風潰瘍的中藥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活性成分制備而成地骨皮15-20份、仙人掌10-15份、荊芥20-25份、細辛10-15份、檳榔15-20份、艾葉15-20 份、蒼耳子15-20份、防風10-15份、草烏20-25份。在本發(fā)明一個最優(yōu)選的實施例中,所述的預防或治療兒童麻風潰瘍的中藥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活性成分制備而成地骨皮18份、仙人掌12份、荊芥20份、細辛12份、 檳榔18份、艾葉20份、蒼耳子18份、防風12份、草烏20份。所述預防或治療兒童麻風潰瘍的中藥組合物為外用制劑。優(yōu)選地,所述預防或治療兒童麻風潰瘍的中藥組合物為洗劑、擦劑、軟膏劑、熏蒸劑。通過動物試驗研究發(fā)現(xiàn),由上述活性成分組成的藥物組合物在預防或治療兒童麻風潰瘍方面具有顯著的療效。因此,本發(fā)明的第二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醫(yī)藥新用途,即上述的中藥組合物在制備預防或治療兒童麻風潰瘍的藥物中的應用。根據(jù)中醫(yī)藥史料記載,上述中藥具有如下藥理活性和功能主治
地骨皮涼血除蒸,清肺降火。用于陰虛潮熱、骨蒸盜汗、肺熱咳嗽、咯血、衄血。選用茄科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的根皮。仙人掌清熱解毒,散瘀消腫,健胃止痛,鎮(zhèn)咳。用于胃、十二指腸潰瘍,急性痢疾,咳嗽;外用治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癰癤腫毒,蛇咬傷,燒燙傷。選用全株入藥。荊芥解表散風,透疹,消瘡,止血。用于感冒,麻疹透發(fā)不暢,便血、崩漏、鼻衄。選用唇形科植物荊芥(N印eta cataria Linn Sp.)的干燥地上部分。細辛解表散寒;祛風止痛;溫肺化飲;通竅。風寒表證;頭痛,牙痛;風濕痹痛;痰飲咳喘;鼻塞;鼻淵;口瘡。選用馬兜鈴科植物遼細辛、細辛及漢城細辛的帶根全草。檳榔驅蟲; 消積;下氣;行水;截瘧。蟲積;食滯;脘腹脹痛;瀉痢后重;腳氣;水腫;瘧疾。選用棕櫚科植物檳榔Areca catechu Linn.的種子。艾葉散寒止痛,溫經止血。用于少腹冷痛,經寒不調,宮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經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膚瘙癢,脫皮。選用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i, et Vant. 的干燥葉。蒼耳子散風寒;通鼻竅;祛風濕;止癢。主治鼻淵;風寒頭痛;風濕痹痛;風疹;濕疹;疥癬。選用菊科植物蒼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的帶總苞的果實。防風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止痙定搐。主治外感表證,風疹瘙癢,風濕痹痛,破傷風。選用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風的根。草烏搜風勝濕,散寒止痛,開痰,消腫。治風寒濕痹,中風癱瘓,破傷風,頭風,脘腹冷痛,痰癖,氣塊,冷痢,喉痹,癰疽,疔瘡,瘰疬。秋季莖葉枯萎時采挖,除去殘莖及泥土,曬干或烘干。將上述各中藥材制備成本發(fā)明的復方制劑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取上述9味中藥材,洗凈去雜,晾干,粉碎成顆粒;
(2)再將顆粒狀藥材加水漫過藥面2cm,浸泡1-1.2h,撈出藥材置多功能提取灌中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總藥材10-12倍量的水,煎煮2h,取煎液,濾過,第二次加總藥材8-10倍量的水,煎煮lh,取兩次煎液合并,濾過,濃縮至每毫升含0. 25-0. 3g生藥量,得洗劑,低溫保存。用法用量患者每日用約400毫升溫湯潰瘍處浸泡清潔1次,每次20-30min, 洗后無菌敷料包扎,療程為4個月。本發(fā)明涉及的中藥組合物在創(chuàng)面修復增值期具有促進創(chuàng)面收縮、肉芽生長及創(chuàng)面微循環(huán)再生作用,能增加創(chuàng)面堿性成纖維生長因子水平,促進創(chuàng)面膠原的合成和上皮的生長,具有使創(chuàng)面肉芽由蒼白、紫暗變?yōu)榧t潤、鮮活的作用,可顯著促進麻風潰瘍愈合。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是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作描述,但是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凡是不背離本發(fā)明構思的改變或等同替代均包括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實施例1中藥口服液的制備生藥處方
地骨皮180g、仙人掌120g、荊芥200g、細辛120g、檳榔180g、艾葉200g、蒼耳子180g、防風 120g、草烏 200g。制備方法
(1)稱取上述9味中藥材,洗凈去雜,晾干,粉碎成顆粒;(2)再將顆粒狀藥材加水漫過藥面2cm,浸泡1-1. 2h,撈出藥材置多功能提取灌中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總藥材10倍量的水,煎煮2h,取煎液,濾過,第二次加總藥材10倍量的水,煎煮lh,取兩次煎液合并,濾過,濃縮至每毫升含0. 25g生藥量,得洗劑,低溫保存。實施例2中藥口服液的制備生藥處方
地骨皮150g、仙人掌150g、荊芥250g、細辛100g、檳榔150g、艾葉150g、蒼耳子150g、防風 150g、草烏 250g。制備方法
(1)稱取上述9味中藥材,洗凈去雜,晾干,粉碎成顆粒;
(2)再將顆粒狀藥材加水漫過藥面2cm,浸泡1-1.2h,撈出藥材置多功能提取灌中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總藥材10倍量的水,煎煮2h,取煎液,濾過,第二次加總藥材8倍量的水,煎煮lh,取兩次煎液合并,濾過,濃縮至每毫升含0. 3g生藥量,得洗劑,低溫保存。實施例3中藥口服液的制備生藥處方
地骨皮200g、仙人掌150g、荊芥220g、細辛150g、檳榔200g、艾葉200g、蒼耳子200g、防風 100g、草烏 220g。制備方法
(1)稱取上述9味中藥材,洗凈去雜,晾干,粉碎成顆粒;
(2)再將顆粒狀藥材加水漫過藥面2cm,浸泡1-1.2h,撈出藥材置多功能提取灌中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總藥材12倍量的水,煎煮2h,取煎液,濾過,第二次加總藥材10倍量的水,煎煮lh,取兩次煎液合并,濾過,濃縮至每毫升含0. 25g生藥量,得洗劑,低溫保存。實施例4本發(fā)明的中藥洗劑對麻風足底潰瘍的治療效果
將23例麻風足底潰瘍患者隨機分為如下2組治療組13例,男性11例,女性2例,年齡52-67歲,病程5-20年,平均9. 7年,潰蕩面積0. 9cmX Icm IlcmX 9cm ;對照組10例, 男性8例,女性2例,年齡53-63歲,病程4-23年,平均10. 2年,潰瘍面積0. 8cmX 1. Icm IOcmX9cm0 2組的年齡、病程、潰瘍大小之間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治療組的患者每日用約400毫升本發(fā)明實施例1制備的中藥洗劑,經加熱后在潰瘍處浸泡清潔1次,每次20min,洗后無菌敷料包扎,療程為4個月。對照組清創(chuàng)消毒后以凡士林紗布換藥,療程為4個月。治療同時囑患者注意抬高患肢、禁止負重、穿麻風足專用防護鞋以避免潰瘍部位受壓。對每例患者詳細記錄潰瘍大小、滲液、組織壞死及肉芽情況。試驗結束后,下肢慢性潰瘍評分采用LUMT評定并記錄足底創(chuàng)面肉芽生長積分。評分標準(1)痊愈,潰瘍完全愈合,0分;(2)紅活,肉芽覆蓋創(chuàng)面>76%,1分;(3)紫暗,肉芽覆蓋創(chuàng)面51% 75%,2分;(4)蒼白,肉芽覆蓋創(chuàng)面26% 50%,3分;(5)無,肉芽覆蓋創(chuàng)面< 25%,4分。療效標準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及國家統(tǒng)編教材《中醫(yī)外科學》(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yī)藥院校教材)療效標準判定。痊愈為潰瘍面完全愈合;
顯效為潰瘍面積縮小1/2以上,表面干凈,局部肉芽組織新鮮; 好轉為潰瘍面積縮小1/3以上;無效為治療后潰瘍面無明顯變化。有效率=(痊愈+顯效)/總例數(shù)X 100%。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創(chuàng)面肉芽積分均為2. 5 2. 6,具體表現(xiàn)為創(chuàng)面肉芽紫暗及蒼白,覆蓋創(chuàng)面約50%。治療4個月后,治療組患者平均肉芽積分較治療前下降60% 70%,表現(xiàn)為肉芽紅活新鮮,且 有8例患者創(chuàng)面愈合;對照組治療后患者肉芽積分僅下降25%左右。 兩組治療后,治療組2種積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滬< 0. 05)。見表1。創(chuàng)面愈合結果治療 組痊愈率和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提示治療組痊愈率、總有效率均有顯著增高,見表2。表1兩組創(chuàng)面肉芽生長積分比較(分)
權利要求
1.一種預防或治療兒童麻風潰瘍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活性成分制備而成地骨皮15-20份、仙人掌10-15份、荊芥20-25份、細辛10-15份、檳榔15-20 份、艾葉15-20份、蒼耳子15-20份、防風10-15份、草烏20-25份。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防或治療兒童麻風潰瘍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活性成分制備而成地骨皮18份、仙人掌12份、荊芥20份、細辛12份、檳榔18 份、艾葉20份、蒼耳子18份、防風12份、草烏20份。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預防或治療兒童麻風潰瘍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藥組合物為外用制劑。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預防或治療兒童麻風潰瘍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藥組合物為洗劑、擦劑、軟膏劑、熏蒸劑。
5.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在制備預防或治療兒童麻風潰瘍的藥物中的應用。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預防或治療兒童麻風潰瘍的中藥組合物及其應用,涉及中藥技術領域。其由如下重量份的活性成分組成地骨皮15-20份、仙人掌10-15份、荊芥20-25份、細辛10-15份、檳榔15-20份、艾葉15-20份、蒼耳子15-20份、防風10-15份、草烏20-25份。本發(fā)明的中藥組合物在創(chuàng)面修復增值期具有促進創(chuàng)面收縮、肉芽生長及創(chuàng)面微循環(huán)再生作用,可顯著促進麻風潰瘍愈合。
文檔編號A61P31/08GK102430021SQ20111041485
公開日2012年5月2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2月14日
發(fā)明者閆方玲 申請人:許從玉
產品知識
行業(yè)新聞
- 專利名稱:中藥潤腳膚膏的制作方法中藥潤腳膚膏技術領域本發(fā)明屬于藥物保健領域,具體地說是涉及到用于腳部皮膚保養(yǎng)的中草藥配方, 同時涉及到該藥方的配置方法,是一種用于腳部保養(yǎng)的中藥潤腳膚膏。背景技術:腳部連接著人體的大部分器官,從腳部我們可以看
- 一種等量膠囊填充的制造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等量膠囊填充機,包括滑軌、滑塊、基座、安裝架、儲物箱、儲物箱蓋、長轉動架,短轉動架、轉動分隔片、閥門,所述滑塊安裝于滑軌上方,所述滑塊內設置有膠囊凹槽,所述基座安裝于滑軌上,所述安裝
- 專利名稱:首烏養(yǎng)真膠囊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屬醫(yī)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治療各型脫發(fā)、白癜風、頭發(fā)早白、頭發(fā)枯黃等癥屬肝腎陰血不足的首烏養(yǎng)真膠囊。背景技術:脫發(fā)病最常見的是斑禿和脂溢性脫發(fā)。中醫(yī)認為斑禿是由于過食辛辣炙博、醇甘厚味,或情
- 一種足趾關節(jié)炎沙療裝置制造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足趾關節(jié)炎沙療裝置,屬于中醫(yī)醫(yī)療器械。該裝置包括盆體、電機、刷毛桿、集沙容器、電磁閥、下沙管以及設于盆體底部的腳墊;所述電機旋轉軸與盆體底面平行;所述刷毛桿一端與電機旋轉軸垂直連
- 醫(yī)療護理用膏貼設備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醫(yī)療護理用膏貼設備,包括箱體以及箱體內設置的半導體制冷片,箱體內部分隔有相互隔熱的冷腔室和熱腔室,冷腔室和熱腔室平齊對應布置對應疊合布置,半導體制冷片水平布置,半導體制冷片的制冷端
-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痛疽,腫瘤等外科疾病的膏藥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癰疽、腫瘤等外科疾病的外用藥物,屬于中醫(yī)膏藥類。以前對于人們所患的外科病癥,如癰疽、腫瘤、疔瘡、打背、對口、乳腺炎等病,一般用西醫(yī)打針、吃消炎藥、作手術等,治
- 專利名稱:一種三維打印快速成型的樹脂牙及其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義齒,具體地,涉及ー種三維打印快速成型的樹脂牙及其制備方法。背景技術:現(xiàn)有技術中,成品人工樹脂牙在齒科材料廠中批量生產,先經樹脂エ廠制作統(tǒng)ー規(guī)格的牙胚,如大、中、小三
- 專利名稱:一種具有防護功能的高頻電刀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屬于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具有防護功能的高頻電刀。 背景技術:目前在臨床中廣泛使用的電刀的工作原理是當高頻電流通過人體組織時,由于每一振蕩的電脈沖時間極短,離子很難
-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波爾山羊熱喘癥的中藥制劑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屬于獸藥領域,尤其是一種治療波爾山羊熱喘癥的中藥制劑。 背景技術:熱喘及肺經壅熱之氣逆之癥,肺主諸氣,通榮衛(wèi)而調呼吸,如肺經積熱,則呼吸不能通暢而發(fā)生氣喘。由于天氣炎熱,波
- 新型掌式呼氣末二氧化碳監(jiān)護儀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掌式呼氣末二氧化碳監(jiān)護儀,包括手持式殼體、以及連接手持式殼體的血氧探頭和鼻氧管,以及設置在手持式殼體內部的控制主板和集成在控制主板上的中央控制器、呼氣末二氧化碳檢測模
- 專利名稱:一種祛痰劑的制作方法一種祛痰劑技術領域本發(fā)明屬于醫(yī)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祛痰劑。背景技術:在人的呼吸道里,許多小纖毛麥浪一樣朝向口腔的方向,慢慢將臟東西推出來,推到嗓子眼兒時,人就會咳嗽吐痰,痰里面什么樣的細菌都有可能攜帶。如果隨便
- 專利名稱:一種眼科滴眼藥架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yī)療器械用具,特別是一種眼科滴眼藥架。技術背景在眼科手術后需要對眼部進行藥物護理,一般的藥物護理直接扒開患者眼睛進 行藥物護理,患者眼部會進行自我保護、閉眼,藥物只會有很少一部
- 專利名稱:一種基于機器視覺的豬的呼吸頻率檢測方法及裝置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機器視覺技術和對豬的行為進行檢測與識別技術,具體涉及基于機器視覺的豬的呼吸頻率的精密測量方法和裝置。背景技術:養(yǎng)豬行業(yè)已由傳統(tǒng)粗放型的養(yǎng)殖模式轉變?yōu)榫G色環(huán)保
- 專利名稱:通過抑制吡咯啉-5-羧酸還原酶1(pycr1)的天然反義轉錄物而治療pycr1相關疾病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申請要求2010年2月22日提交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No. 61306748的優(yōu)先權,其通過引用整體并入本文。本發(fā)明的實施方
- 輸液器的制造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輸液器,其技術方案要點是一種輸液器,所述的控制通道的寬度大于輸液軟管的直徑,所述控制通道上設有齒條,所述齒條位于輸液軟管兩側,所述滾輪端面上固定設有與齒條對應的齒輪,所述調節(jié)器主體與滾輪兩端平
- 專利名稱:10位取代基上含多個有機羧酸基團的喜樹堿化合物及其制法與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作為細胞毒類藥物的一種植物生物堿,尤其是一種喜樹堿類化合物,更具體的說,本發(fā)明涉及10位取代基上含多個有機羧酸基團的喜樹堿化合物,其制備方
- 專利名稱:含有血漿蛋白藥物的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應用檸檬酸鹽血漿或者含有檸檬酸鹽的血漿級分物,制備一種含血漿蛋白藥物的方法,該藥物基本不含有非需要金屬。人類白蛋白以其35-50gl的濃度為血漿中的主要成分。其治療性應用早已被熟知,例
- 專利名稱:一種新型的心電圖導電液涂抹擦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一種新型的心電圖導電液涂抹擦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yī)療器械,尤其是一種適合心電圖測量過程中用于導電液涂抹的涂抹擦。背景技術:[0002]心電圖儀是臨床診斷和科研常用的
- 專利名稱:一種產后束腹帶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屬于婦產科醫(yī)療用具,特別涉及一種產后束腹帶。背景技術:一般生產后的婦女,經常在坐月子期間穿戴束腹帶以幫助恢復腹部肌肉及子宮收 縮,以讓產婦在無形中作了收縮的運動,并且讓器官有往上提的空間
- 專利名稱:一種文拉法辛緩釋制劑及其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抗抑郁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具體的說,涉及文拉法辛緩釋制劑及 其制備方法,屬藥物制劑領域背景技術:抑郁癥被醫(yī)學界公認為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全球每20人就有1人患有抑郁 癥,每年
- 專利名稱:一種薏苡仁保健茶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薏苡仁保健茶。背景技術: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各種各樣的保健茶也很好,如現(xiàn)有綠茶、有機茶、藥物保健茶等,配方不太合理,功能比較單一,藥效不太理想,不易保存,它們只能起到一些清熱、提神、助